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抗药性灰飞虱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7-10-24 17:12

  本文关键词:抗药性灰飞虱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


  更多相关文章: 灰飞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抗药性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筛选抗药性灰飞虱稳定的内参基因,使目标基因的定量更加准确。[方法]在利用抗性灰飞虱雌成虫转录组数据挖掘新候选内参基因[26S蛋白酶体非ATP酶的调节亚基3(PMSD3)、泛素结合酶E2D2类基因(UBE2D2)、蛋白磷酸酶1B类基因(PP1B-like)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e IF-3)]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持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延伸因子(EF-1)、肌动蛋白1(β-ACT1)、核糖基化因子(ARF)、60S核糖体蛋白L9基因(RPL9)、40S核糖体蛋白S15e(RPS15e)和精氨酸激酶(AK)],采用以ΔC_T值法、Best Keeper、Norm Finder、ge Norm软件法和在线工具Ref Finder分析上述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抗性灰飞虱雌成虫和若虫中表达量的稳定性。[结果]在3种不同抗性的灰飞虱雌成虫中EF-1和e IF-3基因表达最为稳定;在抗吡虫啉的灰飞虱若虫中EF-1和ARF基因表达稳定;在抗溴氰菊酯的灰飞虱若虫中EF-1和β-ACT1基因表达稳定;在抗毒死蜱的灰飞虱若虫中RPL9和EF-1基因表达稳定。[结论]研究明确了3种不同抗药性灰飞虱雌成虫和若虫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后续灰飞虱抗药性研究中关键目标基因的准确定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灰飞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抗药性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9B00) 南京农业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015syzx014)
【分类号】:S433
【正文快照】: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属半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和小麦,其次还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近年来,由于灰飞虱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中,qRT-PCR技术是一项被高频使用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qRT-PCR技术依靠稳定表达的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HE Xiu-ting;LIU Cheng-cheng;LI Zhao-qun;ZHANG Zan;LI Guo-qing;LI Fei;DONG Shuang-lin;;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 Laodelphax striatellu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芮;符蓉;杨倩文;慕莉莉;吴敏;;抗药性灰飞虱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君;朱志峰;陆融;徐琼;石琳熙;简序;刘俊燕;姚智;;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博;谭平平;李影;袁翔;王甲慧;;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彦枝;杨凤英;;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差异基因筛选及其通路分析[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漓;李燕春;聂晶;胡扬;衣龙彦;吉洪书;;从EDN1基因筛选与有氧训练效果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发林;张涛;李康;;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森林模型(GARF)用于特征基因筛选[A];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英国“不患癌宝宝”诞生 基因筛选招致不同反应[N];光明日报;2009年

2 知名科普作家 方舟子;你乐意为下一代设计基因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记者  毛黎;美发现大量基因可推动癌症形成与扩散[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王俊鸣;第一个经基因筛选的试管婴儿已一岁半[N];科技日报;2002年

5 Peter Singer;“优生主义”的复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首个经筛选的“无乳癌基因”婴儿,在英出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江瑜;筛选基因配对育良犬[N];南京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冯卫东;定制婴儿的美丽与哀愁[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海英;一种导致胎儿严重畸形的基因被发现[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唐闻佳;“定制婴儿”带来新的不公?[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微;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双虎;从IGFBP3基因筛选评价高住高练低训效果的分子标记[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邹恺;从GLUT1基因筛选预测HiHiLo效果的分子标记[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齐芳芳;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功能基因筛选[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9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89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