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砂地土壤导水特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
本文关键词:压砂地土壤导水特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
【摘要】:采用10 m×10 m网格布点的方式对宁夏压砂田0~10 cm和10~20 cm深度下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素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经典统计结果表明:2个采样深度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弱变异,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中等变异;0~10 cm深度下K_s表现为中等变异,10~20 cm深度下K_s表现为强变异;10~20 cm深度下土壤各种性质的平均值均大于0~10 cm深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影响K_s的主要因素是毛管孔隙度,其次为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地统计结果表明,0~10 cm深度下K_s表现为纯块金效应,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10~20 cm深度下K_s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2个采样深度下容重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从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2个采样深度下K_s和容重存在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与饱和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宁夏高校科学研究项目(NGY2013031;NGY2013028) 宁夏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BQD201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04;41071156)
【分类号】:S152.72
【正文快照】: 压砂是农民为了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利用河湖沉积、沟壑冲击产生的砾石在土壤表面铺设成一定厚度来种植作物,通过改善小生境中土壤水分和热量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一种旱作耕作方式[1]。压砂技术在历史上被广泛地应用到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中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安宁,张佳宝,陈德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田间测定[J];土壤;2000年04期
2 李晓鹏;张佳宝;吉丽青;朱安宁;刘金涛;;土壤传递函数在计算土壤饱和导水率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2期
3 樊艺峰;;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现状分析[J];山西水利;2011年05期
4 刘亚敏;程林;;渗透桶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改进[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5 刘继龙;马孝义;张振华;赵伟森;;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多尺度预测模型与转换关系[J];水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6 李涛;李晓琳;郝新梅;康绍忠;;应用土壤质地预测干旱区葡萄园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7 李孝良;陈效民;周炼川;方X;;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5期
8 梁向锋;赵世伟;张扬;华娟;;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9 彭舜磊;由文辉;沈会涛;;植被群落演替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10 胡伟;邵明安;王全九;李毅;;取样尺寸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结果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伟霞;张振华;蔡焕杰;;恒定水头井法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珠珠;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2 毕远杰;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邹刚华;亚热带典型流域土壤水文性质模型模拟及氮素分布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丁小龙;固化剂对几种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向锋;子午岭次生林区土壤物理特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本文编号:1162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