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排放系数 碳效率 曲周县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渤海经济区基本农田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6B01)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1引言工业革命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上升被认为是引起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1],其中CO2对温度升高的贡献占70%[2],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和干扰被认为是当今和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全球耕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乐;邓辉;李国学;王琦;;新疆绿洲区秸秆燃烧污染物释放量及固碳减排潜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5期
2 谢高地;肖玉;;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6期
3 谷家川;查良松;;皖江城市带农作物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4 白运兵;徐相云;宋荷芬;;曲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唐华俊;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6 黄晶;李冬初;刘淑军;刘宏斌;王伯仁;;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_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3期
7 胡乔利;沈彦俊;陈福军;齐永青;张玉翠;;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生产力与碳截获能力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8 段华平;张悦;赵建波;卞新民;;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5期
9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攀;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和系统碳净平衡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邰继承;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洁静;太湖地区稻—油轮作及江西红壤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静;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问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高秀文;华北高产粮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从稳;陈小兵;单晶晶;尹春艳;袁玲;张立宾;;黄河三角洲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评价——以东营市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2 蒋煜峰;Uwamungu Jean Yves;孙航;胡雪菲;慕仲锋;展惠英;;添加小麦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吸附苯甲腈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5期
3 尹钰莹;郝晋珉;牛灵安;陈丽;;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05期
4 张艳芳;林亚辉;;陕西省农业投资活动碳排放时空变化与脱钩弹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5 李庆玲;刘艳芳;李佩伶;危小建;;不同生态区景观格局差异与生态价值耦合[J];地理空间信息;2016年04期
6 管奥湄;章莹;刘宇;罗莎莎;王建武;;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4期
7 张宏运;张艳芳;位贺杰;王姝;;近20年来陕西省农作物碳截获的时空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2期
8 陈翼翔;;基于GIS的巢湖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05期
9 李甜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田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分析[J];时代农机;2016年03期
10 成功;张阿凤;王旭东;张卫华;杜可清;;运用“碳足迹”的方法评估小麦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俊丽;耕作和施氮措施下旱作夏玉米田土壤呼吸与土壤碳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焕春;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耕地土壤特性及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李旭东;黄土高原草地与农田系统土壤呼吸及碳平衡[D];兰州大学;2011年
4 高会议;黄土旱塬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雷宏军;黄淮海平原集约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建模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原芳;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芬芬;吉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3 陈琳;农业生产投入碳成本及生物质炭肥料应用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张京京;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时空变化及其效益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亮;城镇区域碳源碳汇时空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卢花;基于系统仿真模型的不同猕猴桃果园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余振华;雅安市雨城区竹林碳汇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8 马玉芳;基于DNDC模型的不同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碳循环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建安;湖南“油—稻—稻”三熟制生态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邢晓旭;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CO_2释放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2 杨增玲;楚天舒;韩鲁佳;李晓红;刘贤;;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及其区域适用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3期
3 姜志翔;郑浩;李锋民;王震宇;;生物炭碳封存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13年08期
4 李飞跃;汪建飞;;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5 姜志翔;郑浩;李锋民;王震宇;;生物炭技术缓解我国温室效应潜力初步评估[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6 苏继峰;朱彬;康汉青;王红磊;王体健;;长江三角洲地区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在空气质量模式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7 闫一凡;王洪亮;吴大付;任秀娟;;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美妮;张建刚;刘军;梁洁;;玉米秸秆生料袋栽平菇技术[J];食用菌;2012年02期
9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10 张继义;韩雪;武英香;徐春梅;李金涛;;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白俊超;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小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伦旺;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性[J];生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2 叶旭君,王兆骞;浙江省德清县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投入的优化[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3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4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苏本营;张璐;陈圣宾;王冰雪;蒋高明;;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8 万大娟;杨仁斌;苏文幸;;国内外城市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经验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5期
9 叶延琼;章家恩;秦钟;李逸勉;李韵;;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益[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10 李明明;丁忠义;卞晓红;高婷;;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影响评价[J];土壤通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有飞;何雨红;;我国紫外辐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郭中伟;甘雅玲;;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界颍;马友华;张继榛;;农田生态系统中硫平衡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曾任森;骆世明;苏贻娟;李均;宋圆圆;叶茂;;农田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介导的种间关系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斌;朱兆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的界面迁移与环境效应(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朱先进;宇万太;;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张微微;李晶;;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学军;;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生茂;李凤民;索东让;汪建国;;张掖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氮素循环及平衡[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提供;云南种菜要种“健康”菜[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2 付静尘;丹江口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的情景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颉鹏;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丁园圆;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平衡模拟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莹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露水凝结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10 王凯荣;农田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申洙林;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兴进;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胜男;迁西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高耸耸;徐州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洁;河南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皓然;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静;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问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荣钦;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差异及增汇技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彭涛;华北山前平原村级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91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9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