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对西南春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0:21
本文关键词: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对西南春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出处:《资源科学》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调参验证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模型 春玉米 西南地区
【摘要】: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6个常用玉米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8d以内;4个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9%,该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区域春玉米生长季总辐射在南部中区和北部降低最明显,≥8℃有效积温在西部升高显著,日均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东南部减小最显著,总降水在区域中部减少较显著。模拟的春玉米雨养产量在全区46%的研究站点中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尤其东部中区和南部最显著;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和温度日较差降低对减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2%、40%、1%和-2%。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津市静海区气象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430205) 全国涉农引智平台项目(2015z007)
【分类号】:S513;S162.53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西南地区大部分处于亚热带,雨热充沛,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西南玉米产区是仅次于华北和东北的第三大玉米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5%和13%[1]。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83-2012年是北半球1 400年以来最热的30年,尤其是200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芬;于文金;张建新;朱凤琴;刘英丽;;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2 聂志刚;李广;;基于APSIM模型的可视化小麦生长系统分析[J];草业科学;2013年05期
3 余卫东;马志红;;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潜力及产量差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01期
4 闫丽娟;罗永忠;李广;王琦;罗珠珠;高珍妮;李s,
本文编号:1311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1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