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棉蚜寄主植物与棉平突蚜茧蜂寄生选择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2-28 09:15

  本文关键词:棉蚜寄主植物与棉平突蚜茧蜂寄生选择的关系 出处:《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棉蚜 棉平突蚜茧蜂 僵蚜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寄生率


【摘要】: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多,与棉花和黄瓜上的相比有显著差异。室内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的体重较大,约0.36 mg,显著高于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体重。室内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平突蚜茧蜂在西葫芦上对棉蚜的寄生率较高,其中来源于西葫芦上的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棉花和黄瓜上蚜虫的寄生率分别为81.3%、58.3%和44.0%。本文初步明确了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具有偏好性,为棉平突蚜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Lysiphlebia japonica cotton flat Aphidiidae (Ashmead) preference for feeding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of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Glover survey, were related to the insect population dynamics, parasitism rate and weight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sect population dynamics, cotton and cage pumpkin are most cotton aphid, cotton flat and stiff Aphidiidae aphid number sudden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tton and cucumber. Indoor and cage pumpkin on cotton aphid weight is larger, about 0.36 m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tton and cucumber aphid weight. Parasitic indoor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f Aphidiidae in cotton flat zucchini parasitic on Aphis gossypii was higher, which comes from the process of cotton flat Aphidiidae zucchini on zucchini, cotton and cucumber aphid parasitism rate were 81.3%, 58.3% and 44%. This paper initially identified cotton flat Aphidiidae process has a preference for zucchini,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tton flat Aphidiidae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ZX08012004-002)
【分类号】:S476.3
【正文快照】: 开封475004)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取食和传播植物病毒病引起危害[1]。棉蚜的寄主广泛,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inn.(锦葵科棉属)、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葫芦科甜瓜属)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inn.(葫芦科南瓜属)等经济作物都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电周;曾赞安;曾爱平;游兰韶;;香港的3种茧蜂资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丽娟;蚜茧蜂种类调查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3 韩宝瑜,陈宗懋;蚜茧蜂对不同味源的选择性[J];茶叶科学;1999年01期

4 陈文龙;彭华;;甘蓝潜蝇茧蜂的密度制约效应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6年S1期

5 邱波;唐雅丽;;寄主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年18期

6 李峰;鲁晋秀;谢咸升;范绍强;郑王义;;山西省蚜茧蜂资源、种群动态及保护利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蒋金炜,马继盛,,陈俊伟,李明州,郭玉杰;麦田蚜茧蜂对麦蚜抑制作用的评估[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8 梁光红;陈家骅;黄居昌;;切割潜蝇茧蜂对桔小实蝇幼虫功能反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梁光红;陈家骅;;切割潜蝇茧蜂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曹林;李保平;;寄主龄期对可疑柄瘤蚜茧蜂寄生及其后代适合度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洁;刘英杰;袁浩;崔亮亮;刘勇;;山东与河北麦田蚜茧蜂种类分布情况的比较[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顾丁;陈文龙;柳琼友;;甘蓝潜蝇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启联;苗麟;李tD;张寰;丁翠;徐世新;;离潜蝇茧蜂O. dissitus幼蜂的发育及其雌蜂的生殖潜力[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路子云;李建成;潘文亮;鲁仲新;;中红侧沟茧蜂和管侧沟茧蜂的种间竞争[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建成;潘文亮;张小风;路子云;张青文;王泽鹏;哈米提;;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扩散能力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文香;李建成;付建敏;路子云;潘文亮;张青文;;温度和光周期对中红侧沟茧蜂滞育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小侠;张青文;;Bt毒素对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懿君;宁夏中宁县麦蚜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2 王斐然;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生长发育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林;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的寄生选择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董洁;两种麦田蚜茧蜂种群发生动态、活动温度阈值以及嗅觉行为反应的比较[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孙志娟;温度和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及烟蚜茧蜂体内共生菌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方永祥;冷藏及短时高低温胁迫对烟蚜茧蜂发育及生殖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李玉利;中红侧沟茧蜂对茄科寄主植物行为选择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陈珍珍;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的低温适应及冷藏后成蜂生物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5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45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