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生态网络的构建方法及其比较
本文选题:相互作用 切入点:CoNet 出处:《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报告,其基本目的是回答土壤中有什么微生物、有多少微生物,极少关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事实上,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可能孤立生活,总是与其它微生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互作用,比如共生、寄生、互生拮抗等等。然而,这些已知的相互作用大多都是用共培养等方法来确定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拮抗关系的确定。虽然共培养至今依然是确定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标准方法,但是用它来研究一个群落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时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它仅仅适用于那些可培养菌,而土壤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其次,土壤条件与平板条件有很大差别,微生物在平板中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见得就是土壤中实际发生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要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必须另寻其它途径。近年来研究者开发出不少软件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软件都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来预测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为高通量测序反映的是原位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状态,因此与平板结果相比更接近于土壤原位状况下的相互作用。这些软件使得人们研究群落水平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然而这些软件的参数选择都是使用者自行确定的,没有人对如何选择参数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也就是说,选择不同参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哪一种结果更为合理无从知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相比,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至今尚没有参比数据库可供参考,所以从绝对意义上来说,网络预测的结果本身确实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但是,一组好的参数,应该能够得到“稳健”的结果。如果某一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97%水平下能够检测到,在95%甚至90%水平上应该也能检测到。因此,不同OTU划分水平的数据便成为检测网络稳健性的一种很好的参考基线。基于这一假说,我们结合过去的经验就如何选择参数进行粗线探讨。本文比较了CoNet和MENA两种网络分析的方法,并且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获得稳健的结果进行初步探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这两个软件的参数及使用步骤。然后,用一组由16个土壤样品组成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别通过两个软件,选择不同参数组合进行网络的构建,比较结果的差异。最后,本文还比较了CoNet和MENA构建的网络中模块的重现性,以及MENA默认算法切得的模块与OH-PIN算法(默认值)切得的模块的重现性,并且通过比较在97%和90%相似度划分水平下用CoNet构建的网络中模块的重现性来评估参数选择,结果表明,使用推荐的CoNet参数组合能够得到稳健性强的微生物生态网络。本文为土壤微生物生态网络分析提供了两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同时推荐一组软件参数。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先贵;陈瑞蕊;胡君利;;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2 杝冿癸;;中W科[x院土壤微生物[x座娗g和我W土壤微生物[xv|展概况[J];科学通报;1954年09期
3 ;666粉剂对土壤微生物有什么影响[J];昆虫知识;1958年05期
4 ;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有什么影响[J];水文月刊;1960年05期
5 闵三弟,章家骐,卢善玲,蒋筱仙;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3年02期
6 庄铁诚,林鹏;红树林凋落叶自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7 张德明,陈章和,林丽明,黄群声;白云山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反应[J];生态科学;1998年01期
8 田育军,林杉,赵笃乐,吴文良,胡恒觉;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于建垒,宋国春,万鲁长,曹德强,于迎春;苯黄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陈灏,唐小树,林洁,张伯生,任大明;不经培养的农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构成及系统分类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芸;许发伦;廖家莉;刘宁;杨远友;李磊;;土壤微生物的筛分及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A];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仁卿;张明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评述[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严君;韩晓增;王守宇;;黑土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先贵;;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经典生物学的和谐发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佘文文;姚俊;;等温微量热法研究原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金花;朱鲁生;王军;谢慧;;4种典型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崣震av;;台pc土壤微生物研究之怤去,
本文编号:1662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6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