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土石山区侵蚀性降雨对典型植物措施产流产沙的影响
本文选题:典型植物措施 切入点:减流减沙效益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白马小流域的1个标准小区和4个植物措施小区近5a(2006—2010年)的降雨和径流泥沙观测,研究太行山土石山区的降雨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降雨对典型植物措施小区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行山土石山区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8月份,7—8月份侵蚀性降雨次数占侵蚀性降雨总次数的54.55%,侵蚀性降雨量占侵蚀性降雨总量的61.19%,故该时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2)径流量R与降雨量P、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降雨量和最大30min降雨强度的乘积PI30呈正相关且在0.01水平上显著;侵蚀产沙量E与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径流量R、降雨量和最大30min降雨强度的乘积PI30之间呈正相关且在0.01水平上显著;(3)在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4种典型植物措施的减流效益在17.18%~91.86%之间,差异明显;在B类型降雨条件下各措施的减流效益最低,分别是乔木43.38%、灌木24.44%、人工种草26.59%、自然荒坡17.18%,在E类型降雨条件下各措施的减流效益最大,分别是乔木89.29%、灌木91.86%、人工种草75.56%、自然荒坡66.22%;(4)在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减沙效益:乔木林灌木林人工种草自然荒坡;降雨量最大的A类型降雨和最大30min降雨强度最大的B类型降雨对植物措施减沙效益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在该地区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4种植物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明显,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Abstract]: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rainfall and runoff and sediment in one standard plot and four plant-measure plots in Baima small watershed of Changzhi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infall on runoff and sediment of typical plant measur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osive rainfall in Tushi mountainous area of Taihang Mountai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ay and August in July and August. Rainfall times account for 54.55 times of total erosive rainfall, and erosive rainfall accounts for 61.19% of total erosive rainfall. Therefore, this period is the key period for soil ero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unoff R and rainfall P, maximum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 I 30, rainfall and maximum rainfall I 30. The product of heavy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I30 and was significant at 0. 01 level.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rosive sediment yield E and maximum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 I30, runoff R, rainfall and maximum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 product PI30,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t 0.01 level)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types, the reduction benefit of four typical plant measures was between 17.18% and 91.86%.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type rainfall, the benefit of reducing current flow was the lowest, which was 43.38 Arbor, 24.4444 shrubs, 26.59m recommended artificially, 17.1818 natural barren slope, and the benefit of reducing current was the great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type rainfall. Tree 89.29, shrub 91.86, artificial recommendation 75.56 and natural wasteland 66.222.In different rainfall conditions, the benefits of sediment reduction were as follows: Arbor forest shrub artificially recommended natural desert slope; Type A rainfall with the largest rainfall and type B rainfall with the largest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of plant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nefit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of four plant measures are obviou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types in this area.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soil erosion.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长治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201501045)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娟珠;;不同植被措施下红壤坡面径流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6期
2 樊登星;余新晓;贾国栋;王贺年;;北京山区灌草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年02期
3 李子君;于兴修;;冀北土石山区坡面尺度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4 姜娜;邵明安;;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坡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李广;黄高宝;;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刘霞;姚孝友;袁利;牛勇;张光灿;张荣华;常城;;鲁中山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5期
7 王忠科;和继军;蔡强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4期
8 李秀彬;马志尊;姚孝友;景可;朱会义;;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1期
9 卫伟;陈利顶;傅伯杰;巩杰;;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10 余新晓;张晓明;武思宏;魏天兴;张学培;;黄土区林草植被与降水对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宋文梅;;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7年01期
2 肖龙;;红壤严重侵蚀区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土壤侵蚀控制作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年04期
3 何杨洋;王晓燕;段淑怀;;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径流曲线模型的参数修订[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4 王晓康;李翔;;天山中部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坡面径流产沙特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21期
5 林锦阔;李子君;许海超;姜爱霞;;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5期
6 吕文强;党宏忠;王立;党汉瑾;何修道;;黄土高原带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J];草业学报;2016年10期
7 张少博;李建贵;黄俊华;张文太;杨文英;王飞;张佩佩;;草地覆盖对伊犁河谷地表产流产沙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8 肖培青;李艳霞;苏广旭;吕锡芝;;植被坡面产流特征及其侵蚀动力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6年10期
9 党晶晶;孙斌;;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黄土丘陵区协调发展预测评估——以志丹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4期
10 王红艳;张志强;查同刚;朱聿申;张建军;朱金兆;;径流曲线数(SCS-CN)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小流域场降雨径流的改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登星;余新晓;贾国栋;王贺年;;北京山区灌草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年02期
2 金平伟;向家平;李万能;张自军;;植被对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年01期
3 艾宁;魏天兴;朱清科;;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降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2期
4 高光耀;傅伯杰;吕一河;刘宇;王帅;周继;;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5 李钢;梁音;曹龙熹;;次生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6期
6 黄明;张建军;茹豪;郭宝妮;李民义;王春香;王丹丹;梁伟;;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特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5期
7 温磊磊;郑粉莉;杨青森;沈海鸥;;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2年09期
8 李子君;于兴修;;冀北土石山区坡面尺度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9 徐佳;刘普灵;邓瑞芬;刘栋;;黄土坡面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10 和继军;蔡强国;刘松波;;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本杰;提高植物措施经济效益调动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J];福建水土保持;1996年04期
2 于维丽,马成,张建泽;浅谈水保植物措施在引黄济青工程中的作用及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05期
3 肖培青,史学建,吴卿,杨剑锋,杨春霞;植物措施防护边坡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方向京;苏建荣;;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年04期
5 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年03期
6 宋炜;常成;刘涛;;鲁中热电项目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J];山东水利;2012年04期
7 曹炜;高云飞;李智广;杨胜天;曹勇;;河龙区间植物措施因子定量计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4期
8 聂祥瑞;;基于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措施发挥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4期
9 严国武;杨夫英;;论植物措施在秦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甘肃科技;2009年22期
10 ;坚持封禁六年 促进山区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富;孙兰东;;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及进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立金;王礼亮;陈勤水;;金属矿山水土流失防治中植物措施的特殊作用[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宝林;;隆回县坡耕地治理技术[A];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中田;;苎麻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综合措施防治 不可失之偏颇[N];中国水利报;2000年
2 宋今明 王广彪 王剑峰 孙鹏展;依安绿色工程建设见成效[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吴再忠;昌宁5年改造中低产农田15万亩[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苑森朋;毛乌素沙地光伏项目施工迹地风蚀防治的植物措施配置与效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志林;基于植物措施的水源地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汪志明;植物措施在城市生态河道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1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7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