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林地恢复模式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18-04-13 23:20

  本文选题:露天煤矿排土场 + 林地恢复模式 ; 参考:《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不同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和撂荒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地0~10 cm土层SOC含量比撂荒地(1.92g·kg~(-1))显著提高23.8%~53.2%,10~20 cm土层比撂荒地(1.39g·kg~(-1))显著提高5.8%~70.4%,20 cm土层以下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大;各土层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表层(0~20 cm)减小幅度大于深层(20~100 cm).不同林地SOC储量在表层明显高于深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0~100 cm土层林地SOC储量比撂荒地(17.52 t·hm~(-2))提高18.1%~42.4%,其中,紫穗槐林地SOC储量最高,达24.95t·hm~(-2),明显高于其他林地类型,灌木林地SOC储量比乔木高12.4%.林地凋落物、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都与排土场S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地恢复模式显著提高了排土场0~100 cm土层SOC,尤其对表层SOC提高效果明显,但排土场SOC与原地貌相比差距仍较大.从提高排土场SOC角度优先推荐紫穗槐为主要林地植被.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s and reserves in 6 different fore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and in 100 cm soil layer of abandoned land were studied in open pit coal mine dump. The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C in 10 cm soil layer of different forest l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bandoned land (1.92 g / kg 路kg ~ (-1))) and the content of SOC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bandoned land (1.39 g 路kg ~ (-1) ~ (-1)), and the content of SOC in each soil layer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 decrease of the surface lay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ep layer (20 ~ 100 cm ~ (-1)).The SOC reserves of different forest land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deep layer,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he SOC reserves of woodland in 100cm soil layer decreased gradual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abandoned land (17.52 t / hm ~ (-2)). The SOC reserves in Amorpha fruticosa forest land were the highest (24.95 t / m ~ (-2)),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forest land types.The reserves of SOC in shrub land were 12. 4% higher than that in trees.Litter, fine root biomass and soil moistur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 in the dump.To sum up, the restoration models of different planta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C in 0 ~ 100cm soil layer of dump, especially to surface SOC, but the gap between SOC and original landform was still large.Amorpha fruticosa was recommended as the main forest vege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 of dump.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3)资助~~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赵艳云;;半干旱区封禁草地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2 白中科,王文英,李晋川,卢崇恩;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剧烈扰动土地生态重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彪;闫美芳;上官铁梁;;山西采煤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恢复和重建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2 魏风华;安广义;王桂霞;安洁琳;康晓梅;靖彩玲;;北大岭铁矿尾矿库绿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华娟;赵世伟;张扬;马帅;;云雾山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建利;张文;毕玉芬;;山地草地凋落物分解与持水力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8年03期

5 张建利;张文;高玲苹;毕玉芬;;云南马龙县山地封育草地凋落物分解与氮释放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8年07期

6 袁航;侯扶江;;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植物种枯落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年05期

7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8期

8 贾晓妮;程积民;万惠娥;;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J];草业学报;2008年04期

9 耿元波;史晶晶;;草原凋落物的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和累积[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10 黄洁;刘志双;鲁艳坭;徐珊珊;吴柳宗;;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Research on Ecologic Rehabilitation of Land Temporarily Used for Road Engineering[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建彪;煤矸石山生态重建中的植被演替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D];山西大学;2011年

4 冶民生;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贾宏涛;新疆退化草地围封的生态效应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6 宋博;松嫩平原羊草草甸凋落物分解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振伟;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黄茹;三峡库区林草治理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坡面水沙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9 苗正红;1980-2010年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10 杨翠霞;露天开采矿区废弃地近自然地形重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彬;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温靓靓;黄土高原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富兰格;库布齐沙漠油蒿群落碳、氮储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杨敏;荒漠区优势木本植物凋落物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毛涛;巨桉与台湾桤木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伟;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蓄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7 王星丽;羊草草原主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祥爱;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锐;神府矿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军锋;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金兆,刘建军,朱清科,吴钦孝;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2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田玉强,张锋,高俊琴;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3 赵鸿雁,吴钦孝,刘国彬;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林业科学;2003年01期

4 赵鸿雁,吴钦孝,,刘向东;山杨枯枝落叶的水文水保作用研究[J];林业科学;1994年02期

5 赵吉,廖仰南,张桂枝,于中贵;羊草不同物候期植株及凋落物回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效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6 李跃林,彭少麟,赵平,任海,李志安;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7 尹承军,黄德华,陈佐忠;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植物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J];生态学报;1994年02期

8 冀瑞瑞;张强;杨治平;张建杰;王莉;;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不同生育阶段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丁德蓉;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5期

10 周国模,姜培坤;不同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活性碳库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马全;;排土场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2 谭辉;钟铁;白怀良;李香梅;;马钢姑山铁矿排土场复垦物种选择与土壤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9年26期

3 龚选林;江帆;李丹;;某排土场安全治理浅析[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4 李春和,孙效先;上向排土段高的参数确定[J];金属矿山;1997年04期

5 蒋志华;兰尖铁矿尖山无名沟排土场排岩方案的优化[J];云南冶金;1999年02期

6 袁少华;李营;;某钼矿排土场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刘伟;;遥感影像在矿山排土场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刘宝仓;;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排土场设计与施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12期

9 贺跃光,颜荣贵,曾卓乔;排土场基底承载力与极限堆高[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3期

10 许旭堂;简文彬;;兰桥排土场边坡失稳模式及其稳定性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屹;;复杂条件下排土场扩能及安全探讨[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项元和;;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治理技术研究[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志斌;陈建平;范军富;;生态演替原理在排土场复垦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叶驰驱;;基于生物多样性的黄土区排土场构筑工艺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永强;张继春;;基于雷达技术的矿山排土场裂缝检测方法[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孙俊如;;排土场地质灾害治理及安全管理[A];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代永新;李如忠;卢敬标;;北口排土场坡脚安全控制技术[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8 胡方强;张超;;白马铁矿Ⅳ排土场安全使用的有效手段[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管理及综合卷)[C];2012年

9 吕春娟;白中科;;平朔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孙蓉;张翔;武青山;;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施甸县小官市石灰石矿排土场挡土坝的设计与验算[A];第五届水泥矿山年会暨“十二五”水泥矿山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宇;开展非煤矿山排土场专项整治行动[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记者 刘萍;宝山铁矿排土场通过环保验收[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周明;抚顺复垦一大型采矿排土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记者 武岩峰;昔日排土场 今日风景区[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5 阚明宝 王蓓;首钢水厂矿废弃排土场也能降耗[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林克昌;龙岩:部门联合排查矿区地灾隐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王一鸣;昔日矸石黑山 今朝绿草莺飞[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记者 王大为;荣天厚主持召开2007年行署第一次常务会[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李文斌 薛本贵;开辟根治酸水新途径[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特约记者 刘雪泉;130亩大豆苗作证[N];中国矿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光进;超高台阶排土场散体介质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俊;水浸基底排土场边坡破坏机理及预控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莉;露天矿大型排土场稳定性及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纪玉石;黄土基底排土场失稳机理与稳定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王洪江;铜矿排土场细菌强化浸出机理及新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周玉新;矿山边坡裂隙岩体和排土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6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46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