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驻波率原理的森林枯落物和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01 04:36

  本文选题:森林枯落物 + 土壤含水率 ; 参考:《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枯落物含水率测定在森林水文学、碳循环、林火蔓延以及火险等级评估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驻波率(SWR)原理的森林枯落物含水率测量方法,所设计的SWR水分传感器具有复用双环式探头结构,可分时测量枯落物或土壤的含水率和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半分解、全分解枯落物和土壤含水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商品化TDR水分传感器相比,SWR传感器测量枯落物和土壤含水率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小,且在厚度小于10 cm的枯落物含水率测量以及测量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对枯落物含水率进行长期原位测定时,SWR传感器可通过测量电导率判断半分解的枯落物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完全分解,以便及时调整传感器水分测量的标定曲线,最大程度降低因枯落物成分改变对传感器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为准确测量森林地表枯落物含水率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measurement of moisture content of lit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forest hydrology, carbon cycle, forest fire spread and fire risk assessmen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forest litter based on standing wave rate (SWR) principle is proposed. The designed SWR water sensor has a dual-loop probe structure,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conductivity of litter or soil in different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sensor and the semi-decomposition, the total decomposition of litter 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TDR water sensor,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litter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measured by TDR sensor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TDR water sensor, and it had obvious advantages in measuring litter moisture content and measuring cost when thickness was less than 10 cm. When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litter is measured in situ for a long time, the SWR sensor can judge whether the half-decomposed litter is completely decomposed with time by measuring the conductivity, in order to adjust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moisture measurement in time.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litter composition on the accuracy of sensor measurement was minimized,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moisture content of forest surface litter.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58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6009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坤凯;费东红;;退耕还林地枯落物层容水特性研究[J];中国林业;2010年15期

2 齐之尧;;森林枯落物研究的基本途径[J];天津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3 王锐萍;刘强;彭少麟;林开豪;文艳;薛宁;;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季冬;关文彬;谢春华;;贡嘎山暗针叶林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5 李学斌;马林;陈林;许冬梅;谢应忠;;草地枯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6 张增信;闵俊杰;闫少锋;姜志林;张军;张菲;;苏南丘陵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1期

7 李学斌;吴秀玲;陈林;张硕新;谢应忠;;荒漠草原4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水土保持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8 李清磊;李林延;李清焱;;几种常见林型枯落物层蓄水功能差别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王登芝;向星政;聂立水;;北京西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化学性质[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10 熊咏梅;赵冰;代色平;;广州七种园林植物枯落物的水文效应[J];广东园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龙健;冉景丞;;贵州喀斯特森林枯落物与土壤修复潜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耿绍波;杨晓菲;饶良懿;陈凯;;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张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程云;石健;;重庆缙云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程星;於芳;;喀斯特土壤水分变化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申向东;王晓飞;姬宝霖;王丽萍;;干寒区土壤抗风蚀能力的特征初步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Luc Nhu Trung;黄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对阔叶纯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龙;枯落物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米彩红;黄土高原人工纯林枯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对土壤极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孙宇瑞;非饱和土壤介电特性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鹏艳;兰州南山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顾洁;紫金山次生栎林、马尾松林枯落物与表层土壤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刘晓曦;氮沉降背景下枯落物对松嫩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邢献予;辽宁省三种海岸类型典型防护林改良土壤效果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5 许纪元;秦岭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植物对针叶树种枯落物分解的化感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徐娟;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魏晓凤;松嫩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枯落物分解的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郭辉;采伐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功能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殷沙;不同比例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董伯骞;华北落叶松林更新过程与枯落物蓄水功能对经营措施的响应[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7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27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