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乙草胺降解菌系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降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1 12:15

  本文选题:乙草胺 + 降解菌系 ; 参考:《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11期


【摘要】:乙草胺是一种主要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酰胺类除草剂,苄嘧磺隆是一种用于防除阔叶杂草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乙·苄复配制剂由于扩大了除草谱而被广泛应用于稻田中,但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隐患。本研究从长期施用乙·苄复配制剂的稻田土壤中筛选到1个可耐受600 mg/L苄嘧磺隆的乙草胺降解复合菌系,从中分离到4个细菌菌株66C-1、66C-2、66C-3、66C-4,利用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粘质沙雷式菌(Serratia marcescens)、Psedomona shunanensi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硝化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这4个菌株等比例混合构成的降解菌系HXDW可以利用乙草胺为唯一碳源、但不能利用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和吡氟酰草胺等其他酰胺类除草剂。降解菌系HXDW在乙草胺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0.1%~2.0%Na Cl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25℃。提取降解菌系不同部位粗酶液对50 mg/L乙草胺进行处理,胞外提取液的24 h乙草胺降解率为44.95%,表明降解菌系HXDW对乙草胺的降解作用主要存在于胞外。
[Abstract]:Acetochlor is an amidic herbicide used mainly to prevent weeds from grasses. It is a sulfonylurea herbicide used to prevent broadleaf weeds. Ethyl benzyl compound is widely used in rice fields because of enlarging the weed control spectrum, but i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hidden danger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has been used in the long term application of ethyl benzyl. 1 compound strains of acetochlor, which can tolerate 600 mg/L of 600 mg/L, were screened from the rice field soil, and 4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Serratia marcescens (Serratia marcescens), Psedomona shunanensis, Pseudomonas maloda (Pseu), respectively. Domonas putida) and nitrification reduction Pseudomonas (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 The biodegradation bacteria system composed of these 4 strains, HXDW can use acetochlor as the only carbon source, but can not use butachlor, formalamines and pyrochloramines and other amide herbicides. The Degradation Strain HXDW in acetochlor is 100 mg/L i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inorganic salt medium, the growth of 0.1%~2.0%Na Cl was good and the optimum culture temperature was 25. 50 mg/L acetochlor was treated with 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egrading bacteria.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24 h acetochlor was 44.95%, indicating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acetochlor was mainly outside the cell.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苄嘧磺隆、乙草胺及其复配制剂的微生物降解和胁迫响应研究(黔科合J字[2014]2065号)”资助
【分类号】:X172;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凤霞,顾振新,方维明,汪志君;苦味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3期

2 臧瑞玲;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农田土壤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3 吴智诚;佘晨兴;马秀玲;陈盛;;机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J];福建轻纺;2006年10期

4 秦华;林先贵;尹睿;陈瑞蕊;张华勇;王俊华;;接种降解菌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降解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6期

5 张祥胜;熊涛;;烃降解菌研究进展及低能离子束应用于诱变育种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6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基成;张秀霞;房苗苗;吴伟林;赵朝成;鲁军;;两株吡啶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8 张秀霞;王基成;吴伟林;房苗苗;鲁军;;一株喹啉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9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8期

10 刘永建;郝春雷;胡绍斌;赵法军;闻守斌;王大威;;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和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瑞玲;鲁春辉;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D.J.Vaccal;W.F.Bleam;W.J.Hickey;霍炜洁;于江;;土壤中腐植酸吸附菲的降解菌的分离[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荣;张颖;任瑞霞;李慧;王新新;史荣久;徐慧;;利用载体吸附富集方法筛选土壤中芘降解菌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平芝;李小会;张玲;朱晓飞;王睿勇;;溴甲烷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体文;魏朝俊;贾临芳;赵建庄;;丙环唑降解菌筛选的初步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东岳;李勇;丁万隆;刘敏;;人参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野;邓新平;胡国胜;;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菌的培养和筛选[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中华;梁静儿;杨建强;周君;李成华;李太武;;原油微生物群落构成及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9 李宝庆;鹿秀云;李社增;马平;;甲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新新;白鹤;李辰;赵丽彬;吴亮;韩增;安伟;陈宇;;耐盐烃降解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秋蓉;极地微生物研究六年终成正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桂萍;氟氯氰菊酯降解菌FLQ-11-1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刘芳明;3 株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Shewanella sp.NJ49、Pseudoalteromonas sp.NJ289和Planococus sp.NJ41)基因组学及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靳竞男;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基于靶标酶结构的降解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4 曲丹;苯胺降解菌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机制及污染修复效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李琳;含硫杂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6 袁军;印度洋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及降解菌新种的分类鉴定与降解机理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马静;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骆苑蓉;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新;有机磷杀虫剂降解菌的诱发、分离与降解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10 赵和平;菲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基因克隆与表达及菲跨膜作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斌;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吕勃熠;芳香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瑞雨;渤海湾中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及其固定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张顺;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筛选、鉴定和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黄现恩;几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效果[D];苏州大学;2015年

6 贺艳艳;红树林沉积物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X)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7 高悦;固定化原油降解菌的制备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孙国强;固定化降解菌Pseudomonas sp.DNB-S1对DBP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段淑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DNB-S1的筛选和其酶制剂的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温荣提;尼古丁降解菌Pusillimonas sp.T2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的初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5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05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