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黑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图文】:
BC含量和SOC含量通过ConFloIII系统与FinniganMAT253质谱仪集成的热元素分析仪(FlashEA1112)测量。碳含量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完成。2结果2.1城市土壤SOC北京市城区SOC含量值总体大于郊区(见图2a、表2)。其中,城区三种功能区的SOC含量由大到小是公园(平均值为2.67%)、道路绿化带(平均值为1.70%)、居民区(平均值为1.01%);而在郊区三种功能区的SOC含量相对比较接近,SOC含量由大到小是公园(平均值为0.93%)、居民区(平均值为0.77%)、道路绿化带(平均值为0.51%)。图2北京市城区和郊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壤SOC含量、BC含量、BC/SOC比值Fig.2ThecontentofSOCandBCandBC/SOCvaluesofsoilsamplesindifferentfunctionzonesofurbanareaandsuburbanareainBeijing北京市城区SOC含量变幅范围总体大于郊区(见图2a、表2)。其中,城区SOC含量变幅范围最大的是道路绿化带(0.81%~3.51%),,公园(2.16%~3.30%)和居民区(0.51%~1.74%)变幅范围接近;而在郊区SOC含量变幅范围由大到小是公园(0.27%~1.71%)、居民区(0.16%~1.37%)、道路绿化带(0.20%~1.02%)。2.2城市土壤BC北京市城区BC含量值总体大于郊区,与SOC8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婷;李艾芬;章明奎;;浙北平原农业土壤中黑碳分布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2 倪柳芳;崔立明;刘心中;翁仁贵;彭蕾;;生物黑碳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年06期
3 邱敬;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李又芳;;土壤黑碳的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4 王俊霞;俞元春;张雪莲;;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黑碳含量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汪青;;土壤和沉积物中黑碳的环境行为及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6 于小玲;佟小刚;杨学云;李明;吴发启;;长期施肥对(土娄)土黑碳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6期
7 李芳芳;高人;尹云锋;杨玉盛;马红亮;李淑香;;黑碳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8 邵兴华;王爱斌;;施肥对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郭大勇;范明生;张福锁;;农田土壤黑碳应用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5期
10 孙金兵;宋金凤;高菲;郑杨;崔晓阳;;生态系统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土壤黑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兆云;章明奎;;模拟不同非生物氧化条件下黑碳表面性质的变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宗玉统;城市土壤中黑碳的特征与溯源及其环境意义[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雨雨;不同强度火烧对大兴安岭天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孟凡荣;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和黑碳结构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任清胜;火烧对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黑碳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周鑫;大兴安岭西坡森林土壤黑碳的分布特征与测定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李芳芳;黑碳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氮淋失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华;土壤黑碳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曦;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及对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王培超;丹江口库区消落带土壤黑碳对菲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俊霞;高速公路沿线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特征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王廷廷;黑碳对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吸附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