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红壤坡面植草对水土流失过程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7
【图文】: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宽叶雀稗草生长2个月时,不同植草措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影响;逡逑(3)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宽叶雀稗草生长4个月时,不同植草措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影响;逡逑(4)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宽叶雀稗草生长5个月时,不同植草措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影响;逡逑(5)对比不同坡面植草措施在宽叶雀稗草不同生长阶段内的减流减沙.4技术路线逡逑验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逡逑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位于武夷山南段,116°00'45"E?n6°3920〃E,逡逑25°1以40">4?26°02'05"N之间,其总面积有3089.9hm2,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逡逑重的区域【112_114]。长汀县地理位置详见图2-1。逡逑A邋.逡逑m锁¥桥4逡逑卜逦^^一 ̄逡逑0邋3邋6邋12邋18邋^邋(y逦|邋y邋霁…逡逑图2-1研宄区地理位置图逡逑Fig.邋2-1邋Location邋map邋of邋the邋research邋area逡逑2.1.2地质、地貌逡逑长汀县地质构造以新华夏系构造最为广泛。长汀县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逡逑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1%以上,海拔多集中于400?600m["5】。长汀县区域内逡逑地形破碎,中部为和田盆地,四周为丘陵山地,地势北高南低。逡逑2.1.3气候逡逑长汀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E,年平均气温18.3°C,年均降水量逡逑1613.5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92h,无霜期最高可达269.8天,3 ̄6月份集中了逡逑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逡逑2.1.4水文逡逑-9-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孙保平;杨坪坪;肖恩邦;;模拟植被地表覆盖率与地表粗糙度对坡面流流速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7年03期
2 沈冰;;黄土坡面漫流过程的有限元模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3 江忠善;宋文经;;坡面流速的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88年01期
4 解明曙;坡地开发利用的辩证法[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05期
5 李勉;姚文艺;杨剑锋;陈江南;丁文峰;李莉;杨春霞;;草被覆盖阻延坡面流作用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1期
6 蒋利斌;张会兰;杨坪坪;刘文剑;;降雨和坡面流共同作用下的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7 张光辉,卫海燕,刘宝元;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1期
8 徐汝汝;;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农经;2019年03期
9 柳晓娜;樊登星;余新晓;郑鹏飞;王渝淞;朱栩辉;孙乐乐;;大粗糙单元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年04期
10 姚文艺;坡面流阻力规律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勉;姚文艺;陈江南;丁文峰;王文龙;;坡沟系统坡面流能量变化过程与特征[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2 柳玉梅;张光辉;李丽娟;韩艳峰;;坡面流土壤分离能力试验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于朋;雷孝章;;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A];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光辉;;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尹艳;;不同下垫面和流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5 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王广月;孙元帅;涂传文;;三维土工网垫作用下坡面流阻力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汤珊珊;覆沙坡面水蚀产沙动力过程与微地貌变化的响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郑子成;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作用及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tD;坡面水蚀输沙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申震洲;黄土坡面水蚀相似性模拟及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5 杨婷;黄土坡面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及动力模型[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冠华;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侵蚀及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婕;植被组合形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金鑫;砾石分布对红壤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D];长江科学院;2019年
3 王丽园;花岗岩红壤坡面植草对水土流失过程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子豪;退耕坡面产流产沙对植被刈割强度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5 畅易飞;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郭慧杰;定床坡面流室内试验及流场数值模拟[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7 曹梓豪;基于水文连通性的黄河下游河岸坡面水土保持功能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高鹏宇;崩岗崩积体坡面细沟水流输沙—分离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鲍永雪;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水蚀动力参数时空演化特征[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张凯;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特征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1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2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