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气候因素对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6:36
【摘要】:气温、光照、降水是最基本的气候因子,气候因素也正是通过这三个因素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近几年,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明显,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5℃,并预计未来还将提高0.3-0.7℃。2018年4月,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4℃。黄土高原区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为苹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但同时气候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而言也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在全球气候条件和黄土高原区苹果种植技术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研究气候因素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弄清楚气温、光照、降水三种主要的气象因子对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大小及方向,以及农户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各种生产要素在数量、质量方面进行的重新配置;探讨提高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路径,寻找应对气象灾害的方式方法,促进苹果增质增效,是实现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利用甘肃秦安、甘肃静宁、陕西洛川、陕西白水、山西临猗、山西万荣三省六县的2015年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气候因素对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文章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DEA和TOBIT模型,第三部分分析了气候因素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着重分析了区域概况、气候因素、作用机制,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首先用DEA模型计算该地区的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然后用TOBIT模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主要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生态条件来说,黄土高原区的气候条件,无论是全年还是晚熟品种(6~8(9)月),或者生长的关键时期(4~9月),都符合苹果生长的指标最佳值要求;第二,2015年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整体较低。研究区域有73.1%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在0.4以下,超效率种植户只占了总量的9.47%,三个省的技术效率排名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第三,气候因素对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影响方向不一致,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平均气温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第四,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户主性别、技术培训、社会网络、灌溉情况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务农天数和务农年限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负影响。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1)打造区域品牌特色,广泛开拓销路;(2)优化投入要素结构,改善生产模式;(3)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应对气象灾害;(4)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实现优质丰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1.1;S161
【图文】:

投入导向,生产前沿面,投入要素,效率


图 2-1 效率测度与投入要素松弛S'为投入导向型生产前沿面,X1和 X2表示生产 Y 分别为决策单元 A 和 B 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径向投影效率值为 1,而 AA'、BB'线段的长度则可以表示。但是仔细观察图 2-1 可以发现上述前沿面并不完美上,效率值都为 1,但是与 A'相比显然 C 点的生产1资源比 C 点多了 A'C 段。因此实际情况是 C 点比可能使得因为投入松弛而使得效率度量出现问题,要沿面上也要不存在要素松弛,这是 CCR 和 BCC 模型于 DEA 松弛变量的非径向、非角度的 SBM 模型虽解此问题,但它会出现多个 DMU 的效率同时为 1 的情向的 Super-SBM 模型,在 Super-SBM 模型中,将冗入指标的冗余值较小,则能够说明该决策单元的生产公式(2-3)所示: m1

黄土高原区,种植情况,苹果


黄土高原区作为我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地区,是我国苹果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自2003 年我国农业部颁布《苹果优势区发展规划(2003-2007)》以来,黄土高原区的苹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如图3-1),从2006年的1002.01千公顷,扩大到2015年的1367.45千公顷,年均增长 36.5 千公顷;苹果产量稳步提升,2006 年产量 1284 吨,2015 年产量 2251 吨,年均增长,且继续呈增长趋势。图 3-1 黄土高原区苹果种植情况3.1.1 黄土高原区的自然优势黄土高原区东起太行山西侧,北临贺兰山、六盘山,南接秦岭北麓和渭河以北,该区以西终年受到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年05期

2 张慧;周霞;周玉玺;;山东省苹果种植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年09期

3 王玺;蒋建兵;王芸芸;;基于DEA分析的中国苹果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4 白秀广;李纪生;郑少锋;;偏技术进步、要素弹性与苹果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21期

5 刘天军;蔡起华;朱玉春;;气候变化对苹果主产区产量的影响——来自陕西省6个苹果生产基地县210户果农的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5期

6 石会娟;王俊芹;王余丁;;基于DEA的河北省苹果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7 崔静;王秀清;辛贤;;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8 郭军华;倪明;李帮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9 王静;毛飞;霍学喜;;陕西四个苹果基地县果农生产效率调查分析[J];北方园艺;2010年03期

10 时悦;赵铁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乃彬;栽培苹果起源、演化及驯化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2 侯建昀;专业化苹果种植户市场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王云香;基于代谢组学的苹果保鲜机理及减损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柯希望;黑腐皮壳侵染苹果的组织细胞学及转录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周兰;苹果果实发育中类黄酮含量变化及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高义民;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养分特征时空分析及施肥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冉军舰;苹果多酚的组分鉴定及功能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殷丽华;苹果属资源对苹果褐斑病的抗性机理及抗性诱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臧睿;中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群组成、分子检测及其ISSR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毛飞;苹果种植户销售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臻雨;苹果种植户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杨豆;苹果种植户技术服务需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谢瑞英;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种植户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朱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效率分析[D];江南大学;2016年

5 杨玮;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9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39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