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残体去除对帽儿山落叶林土壤碳含量和矿化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2
【图文】:
综合全球DIRT试验表层土壤数据(表1-1)显示,NL处理效应0?5年基本无显著性逡逑差异;5?20年或差异不显著,或仅有微弱的差异,50年处理处理效应最大,处理时间显逡逑著影响NL效应(图1-la)。而NL绝对变化量(mgf1)整体趋势呈现负指数形式,既随处逡逑理时间的增加,变化逐渐减缓(图l-2b)。Sikfdkiit森林8年间NL处理效应随年限变化逡逑呈现负指数形式[21],也支持随时间延长碳损失逐渐减缓的趋势。因此,NL试验主要受逡逑时间因素的影响。另外,尽管我们没有发现全球数据分析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有显著影逡逑响,但气候因素也可能对NL效应产生影响。例如,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2年NL导致逡逑表层土壤碳降低了邋26%,很可能是因为气候湿热导致土壤有机碳对NL处理非常敏感逡逑[22],邋H.J.Andrews针叶林10年间产生的处理效应达到了邋38%,也与其年降水量高达逡逑2370邋mm有关[19]。除此之外,样方大小也可能影响处理效应。大样方去除地上凋落物后逡逑根系具有补偿作用
3.1.1去除植物残体对土壤碳、氮和磷的影响逡逑9年NL和NR处理导致土壤有机碳浓度呈减小趋势,其中0?10邋cm邋土层中2个处逡逑理之间差异显著,且各处理效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图3-1)。在0?10邋cm邋土层中,逡逑与CK相比,NL邋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降低15.6%,NR降低不显著(-10.7%);而10?逡逑20、20?30邋cm邋土层中,2个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0?30邋cm邋土层土逡逑壤有机碳浓度的总趋势为NL(44.80逦mg.giCKGSM邋mgf1),NL和逡逑NR分别比CK降低了邋7.9%和4.6%。逡逑土壤氮浓度与土壤有机碳浓度类似,呈CK(5.65邋mg‘g_1)>NR(5.54邋mgfYNUS.M逡逑mg'g—1)趋势。其中0?10邋cm邋土层中,NL较CK显著降低了邋10.2%,NR较CK降低了逡逑5.8%;邋10?20、20?30邋cm邋土层中,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逡逑土壤磷浓度的变化与碳、氮不同。0?10邋cm邋土层中,土壤磷浓度在不同处理间呈逡逑NR(1.45邋mg-g-yNLGJS邋mg.g-YCKGi邋mg-g-1)规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兴昌;王传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野外测定方法评述[J];生态学报;2015年13期
2 周正虎;王传宽;张全智;;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温带幼龄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20期
3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胡振宏;余再鹏;王民煌;杨玉盛;范少辉;;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4 祖元刚;李冉;王文杰;苏冬雪;王莹;邱岭;;我国东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J];生态学报;2011年18期
5 王清奎;;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6 王维奇;曾从盛;钟春棋;仝川;;人类干扰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10期
7 刘爽;王传宽;;五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8 张伟东;汪思龙;颜绍馗;杨会侠;徐广标;;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9 方运霆,莫江明,Sandra Brown,周国逸,张倩媚,李德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再鹏;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去除和交换对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焦振;东北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与林冠层CO_2浓度的时空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4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