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系对紫色土区坡地不同坡位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0 03:12
为研究紫色土区坡地农作物根系对不同坡位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以紫色土区种植典型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坡耕地(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得各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测定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质量比表面积(MWSSA)、分形维数(D)等微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地0. 01~0. 25 mm和<0. 001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高于对照地(裸地),而0. 005~0. 001 mm粒级则相反。0~10 cm土层中MWD在0、5和20 m坡位处比对照地显著增加59. 03%、42. 46%和29. 99%,MWSSA在5 m和20 m坡位则减小,而D除在5 m坡位外均高于对照地; 10~20 cm土层MWD在15 m坡位显著增加38. 23%,而MWSSA在10、15和20 m坡位均低于对照地。相关分析表明,D仅与<0. 001 mm粒级、MWSSA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在紫色土区种植小麦可拦截小粒级微团聚体并促进大粒级微团聚体聚合,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小麦根系对坡面边界位置(上坡和坡底...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1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坡面分布差异
土壤微团聚体MWSSA值越小,表明土壤分散性越弱[9]。如表3所示,在0~10 cm土层中,5 m、10 m坡位处试验地的土壤微团聚体MWSSA比对照地分别降低了11.97%、20.92%;而在0 m、15 m坡位,MWSSA高于对照地。在>10~20 cm土层中,试验地在10、15和20 m坡位的MWSSA均低于对照地;而在0 m坡位处,MWSSA比对照地增加了24.79%。整体来看,试验地的MWSSA在各土层不同坡位变化系数(CV)分别为13.08%和9.42%,表明种植小麦后坡位对土壤MWSSA影响较明显。3.3 小麦根系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
基于文中所获得的土壤微团聚体MWD、MWS-SA、D及微团聚体各粒级质量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4),结果表明,D与<0.001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和MWSS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0.001~0.005 mm粒级质量分数呈负相关(P<0.05),与MWD及其他粒级微团聚体相关性不显著(P>0.05)。此外,MWD分别与0.05~0.25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001~0.005 mm粒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MWSSA分别与0.01~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 mm粒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 讨论
本文编号:3042132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1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坡面分布差异
土壤微团聚体MWSSA值越小,表明土壤分散性越弱[9]。如表3所示,在0~10 cm土层中,5 m、10 m坡位处试验地的土壤微团聚体MWSSA比对照地分别降低了11.97%、20.92%;而在0 m、15 m坡位,MWSSA高于对照地。在>10~20 cm土层中,试验地在10、15和20 m坡位的MWSSA均低于对照地;而在0 m坡位处,MWSSA比对照地增加了24.79%。整体来看,试验地的MWSSA在各土层不同坡位变化系数(CV)分别为13.08%和9.42%,表明种植小麦后坡位对土壤MWSSA影响较明显。3.3 小麦根系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
基于文中所获得的土壤微团聚体MWD、MWS-SA、D及微团聚体各粒级质量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4),结果表明,D与<0.001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和MWSS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0.001~0.005 mm粒级质量分数呈负相关(P<0.05),与MWD及其他粒级微团聚体相关性不显著(P>0.05)。此外,MWD分别与0.05~0.25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001~0.005 mm粒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MWSSA分别与0.01~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 mm粒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 讨论
本文编号:3042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4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