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促腐菌剂的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09:07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农业资源产出丰富,秸秆是农作物经过传统农业利用后剩余的副产物。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和农民思想意识淡薄,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弃置浪费,甚至在“田间地头”就地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使秸秆高效绿色降解对解决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意义重大。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储存量极大的可再生资源之一,但由于这些资源很难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导致其利用率极低。为了寻找高效的秸秆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牛粪、鹿粪以及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降解菌,并研究单一及复合菌剂对秸秆的降解能力,为秸秆类固体废弃物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筛选、鉴定获得高效秸秆降解菌,采用室内秸秆降解与大田堆腐试验相结合,以充分检验菌种在自然环境对秸秆的降解效果,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刚果红染色和滤纸条降解试验筛选到4株具有较高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包括2株真菌和2株细菌。菌株G1和CMC-red室内10 d可将滤纸降解成糊状。2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CMC...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促腐菌剂的应用探究


刚果红染色后呈现的酶水解纤维素透明圈

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黄杆菌属,滤纸条


3-2 Degradation of filter paper by 4 primar、CMC-I 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以16SrDNA 序列。取 5 μL 的 PCR 产度约为 1400 bp,符合常规的 16S入 Genbank 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比 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序列比对结遗传距离最近,CMC-I 与黄杆菌属菌株编号 滤纸条降CMC-red ++G1 +++CMC-I ++L1 ++

系统发育树,序列同源性,菌株,同源性


图 3.3 菌株 CMC-red 基于 16SrDNA 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树3.3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s CMC-red based on 16SrDNA sequence homolog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菌种组合对发酵残余物好氧堆肥进程及氮素变化的影响[J]. 王守红,徐荣,朱凌宇,寇祥明,王小治,王桂良,韩光明,毕建花,唐鹤军,张家宏.  环境工程学报. 2017(12)
[2]裂褶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J]. 刘云鹏,苏瑛杰,孙旸,王刚,陈欢,于潇潇,陈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玉米秸秆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特征[J]. 令利军,何楠,白雪,蒲伟军,马敏娟,刘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及表征[J]. 李红亚,李文,李术娜,王树香,李猛,田苗苗,朱宝成.  草业学报. 2017(06)
[5]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豆连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 朱琳,曾椿淋,李雨青,俞冰倩,高凤,魏巍,许艳丽.  大豆科学. 2017(03)
[6]低温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与牛粪堆肥的影响[J]. 张书敏,徐凤花,代欢,张蕴琦,吴优.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2)
[7]高效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和鉴定[J]. 张盼,刘婉瑜,李晓秀,刘益均,张爽,刘霄,单德鑫.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2)
[8]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集雨窖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杨浩,张国珍,杨晓妮,武福平,赵炜,张洪伟,张翔.  环境科学. 2017(04)
[9]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J]. 青格尔,于晓芳,高聚林,王志刚,闹干朝鲁,王振,胡树平,高琳,胡海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10]玉米秸秆堆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张永锋,滕星,李忠和,温嘉伟,李启云,高星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分解木质纤维素复合菌系的形成机理及应用[D]. 华彬彬.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黑土区秸秆覆盖耕作技术保墒机理及生态效益研究[D]. 白雪峰.东北林业大学 2015
[3]棉花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其青贮复合菌系的筛选和协同机理研究[D]. 席琳乔.东北农业大学 2014
[4]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影响木质纤维素热解特性机制研究[D]. 曾叶霖.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半透膜覆盖好氧堆肥系统处理牛粪/秸秆的效能及功能微生物作用机制[D]. 金涣峻(KIM WHAN JOON).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复合菌系LDC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木质素降解特性[D]. 李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
[3]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初步研究[D]. 胡海红.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4]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的构建[D]. 魏如腾.山西农业大学 2016
[5]秸秆堆肥降解菌株分离及降解稻秆效果研究[D]. 沈大春.南京农业大学 2016
[6]黑土农田土壤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其在秸秆堆肥中的应用[D]. 朱博雅.东北师范大学 2016
[7]秸秆还田配施低温菌剂对黑土氮碳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 潘延欣.东北农业大学 2015
[8]鸡粪与稻壳堆肥影响因素的研究[D]. 蔡海森.东北农业大学 2015
[9]苦马豆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D]. 邓利.塔里木大学 2015
[10]小麦秸秆降解复合菌群FWD1的构建、降解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D]. 赵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90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90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