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冀北坝上地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7 02:24
  旨在探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选取冀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耕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分析3种不同退耕还林样地(沙棘林、柠条林、榆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土壤容重平均值排序:沙棘林(1.17 g/cm3)<榆树林(1.24 g/cm3)<柠条林(1.26 g/cm3)<封育草地(1.61 g/cm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排序:沙棘林(55.29%)>榆树林(52.55%)>柠条林(51.93%)>封育草地(38.85%);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排序:沙棘林(3.191%)>柠条林(3.128%)>榆树林(2.804%)>封育草地(2.536%)。退耕还林实施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积极作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沙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1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冀北坝上地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各样地土壤容重平均值及差异性分析

土壤容重,差异性,土层,平均值


各样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坝上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工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J]. 苑依笑,王仁德,常春平,郭中领,李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9)
[2]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还林还草土壤保持效应评估[J]. 薛亚永,王晓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5)
[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性评估[J]. 周一敏,张昂,赵昕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4]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 张晓霞,杨宗儒,查同刚,张志强,王高敏,朱聿申,吕志远.  生态学报. 2017(02)
[5]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渗透性研究[J]. 潘佑静,杨智,韩文君,杜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8)
[6]不同类型植被对高寒沙区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分析[J]. 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尹书乐.  土壤通报. 2016(01)
[7]紫色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 柯韵,杨红薇,王小国,胡廷旭,刘韵,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7)
[8]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J]. 李玉婷,张建军,田宁宁,赵荣玮.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8)
[9]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的理化性质[J]. 吕海波.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1)
[10]普洱市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改良土壤效应研究[J]. 苏成西,尚宇南,洪云洪,李健美.  中国水土保持. 2013(11)

博士论文
[1]东北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影响的研究[D]. 丛巍巍.中国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02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2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