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径流及产沙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8:21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文章来源】:防护林科技. 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径流及产沙特征研究


试验样地2014—2018年气温和降雨量月动态变化

径流,模式,系数,动态变化


如图2所示,观测期间模式A、模式C和模式E的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5.8、17.9和19.5 m3。与2014年相比,2018年上述模式径流量分别减少了18.0%、8.6%和0.6%。表明观测期间模式A有最小的产流量,同时随着施用时限的延长,该模式缓减产流的效果更为明显。采取梯壁植草后的模式B、模式D和模式F观测期间的平均产流量分别为13.5、15.4和17.4 m3,分别比模式A、模式C和模式E分别减少了14.9%、13.8%和10.6%,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梯壁植草措施长期应用对减少产流仍然效果明显。观测期间模式A、模式C和模式E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9.6%、10.8%和11.9%。与2014年相比,2018年上述模式径流系数分别减少了35.1%、27.7%和21.4%。表明观测期间模式A径流系数最小。采取梯壁植草后的模式B、模式D和模式F观测期间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8.2%、9.4%和10.6%,分别比模式A、模式C和模式E分别减少了14.9%、13.4%和10.8%。

土壤侵蚀,模数,模式,动态变化


如图3所示,观测期间模式A、模式C和模式E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 521.3、1 708.4和1 858.0 t·km-2·a-1。与2014年相比,2018年上述模式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减少了24.9%、12.4%和9.9%。表明观测期间模式A有最小的土壤侵蚀模数,同时随着施用时限的延长,该模式缓减产沙的效果更为明显。采取梯壁植草后的模式B、模式D和模式F观测期间的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 266.9 、1 465.1和1 623.6 m3,分别比模式A、模式C和模式E分别减少了16.7%、14.2%和12.6%,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梯壁植草措施长期应用对减少产沙仍然效果明显。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公害油茶经济林生产关键技术[J]. 陈洪军,魏本华,张金艳.  农业与技术. 2015(18)
[2]福建省长汀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 郑传英.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03)
[3]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J]. 张靖宇,杨洁,王昭艳,左长清,郑海金.  人民长江. 2010(14)
[4]福建闽北山区主要经济林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杨嵘.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9)
[5]红壤坡地不同类型梯田的水土保持效应[J]. 张国华,张展羽,左长清,李小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02)
[6]红壤坡地坡改梯水土保持效应分析[J]. 胡建民,胡欣,左长清.  水土保持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103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3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