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生物进化与土壤不同形态磷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2:31
磷(P)元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我国亚热带地区有大比例的酸性土壤,土壤中大量的磷元素被吸附和固定,造成植物能利用吸收的有效态的磷含量缺乏,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性因子。森林生态系统林木各组分磷养分对各种环境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植被中的磷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其所在环境的磷量。随着成土过程和生态系统发育的过程,不同形态的磷组分和比例含量发生改变,总体趋势表现为无机磷含量下降,有机磷和闭蓄态的磷含量升高。本研究通过设置总磷含量相同,而土壤磷形态含量不同的土壤基质进行盆栽实验,选取亚热带不同进化时期的10个常见树种,其中进化早期2个树种、进化中期4个树种和进化后期4个树种,测定植物生长指标和植物磷含量,比较亚热带不同树种各组分磷含量差异;以植物生长固定的磷为指标,量化亚热带不同树种对土壤不同磷形态的吸收利用效率;比较不同磷形态土壤基质对不同树种细根的影响,验证不同进化阶段木本植物对土壤不同磷形态的偏好性吸收与自然成土过程土壤磷素形态变化的一致性,揭示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对土壤成上过程磷形态变化的生物进化适应机制,为各种亚热带地区更好的进行森林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主...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不同进化时期树种不同组分磷含量??Fig.?3.3?phosphorus?content?of?species?in?different?evolutional?stage??
中兩林、丨k科技大学硕±7:位沦文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k物进化b丨'.壤不M形态磷吸收利川效率片系研宂??不冏进化时期树种在不同磷形态土壤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付个进化吋期树种都在凋落物基质中磷吸收固定最增长较多,进化屮則磷吸??收固定量表现为随土壤基质处理呈升高趋势,进化早期和进化中期树种在不同憐??形态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〇.〇5),进化后期在个同磷形态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无显著性(图3.4)。进化中期的树种磷吸收固定M随符土壤处理??中有机磷含量的增加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进化屮期的树种对于有机憐??的吸收效率更高。进化早期和进化后期的树种磷吸收固定量随土壤磷形态处理中??有机磷含M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趋势,但在混合上处理屮磷吸收固定M较高,说明??在混合土处理中,植物对于土壤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进化后期树种响应土??壤錐质中磷形态变化的影响较小,I.壤雄质磷形态的变化对进化F;?期树种磷吸收??效率影响不大,对进化早期和进化中期树种影响较大,有机磷含量越高、磷形态??更为丰w的上壤中植物磷吸收效率更高。??50?-??■深层土?E混合土?□表层土?□调落物?a??S?T??S?4〇?-??E??_?a??[til?30?-???,——??要?a??|?20?-?ab?a??i?-?li^??进化1卩-則?进化屮沏?进化??图3.4不同进化时期植物磷吸收固定量??Fig.?3.4?Fixed?and?absorbed?phosphorus?of?plants?in?different?evolutional?stage??同一土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方晰,陈金磊,王留芳,李胜蓝,项文化,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2]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文献分析[J]. 吴秀平,张振华,罗晓燕,吴锦奎,董利苹,张芬. 冰川冻土. 2016(03)
[3]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J]. 胡耀升,么旭阳,刘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4]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 郝彦惠. 现代园艺. 2013(20)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个常见树种粗根生物量[J]. 李宁,徐武兵,赖江山,杨波,林敦梅,马克平. 科学通报. 2013(04)
[6]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J].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生态学报. 2013(03)
[7]磷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态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J]. 褚群,范家霖,冯固. 核农学报. 2012(05)
[8]亚热带六种天然林树种细根养分异质性[J]. 熊德成,黄锦学,杨智杰,卢正立,陈光水,杨玉盛,谢锦升. 生态学报. 2012(14)
[9]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J].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土壤学报. 2012(03)
[10]鲁北低平原内陆盐碱地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学平,刘萍,刘兆辉,董晓霞,李甲亮,荣琨.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亚热带米槠人促林碳、氮、磷积累特征及土壤磷素有效性分级研究[D]. 林开淼.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持续淋溶条件下有机酸对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冯晨.沈阳农业大学 2012
[3]改性木质素和有机酸类物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 孙桂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滇中典型植物群落叶片性状对土壤磷素的响应及其对水土保持功能的测度[D]. 何光熊.云南大学 2016
[2]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及土壤供磷机制[D]. 邓飘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3]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D]. 李胜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6725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不同进化时期树种不同组分磷含量??Fig.?3.3?phosphorus?content?of?species?in?different?evolutional?stage??
中兩林、丨k科技大学硕±7:位沦文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k物进化b丨'.壤不M形态磷吸收利川效率片系研宂??不冏进化时期树种在不同磷形态土壤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付个进化吋期树种都在凋落物基质中磷吸收固定最增长较多,进化屮則磷吸??收固定量表现为随土壤基质处理呈升高趋势,进化早期和进化中期树种在不同憐??形态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〇.〇5),进化后期在个同磷形态基质??中磷吸收固定量无显著性(图3.4)。进化中期的树种磷吸收固定M随符土壤处理??中有机磷含量的增加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进化屮期的树种对于有机憐??的吸收效率更高。进化早期和进化后期的树种磷吸收固定量随土壤磷形态处理中??有机磷含M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趋势,但在混合上处理屮磷吸收固定M较高,说明??在混合土处理中,植物对于土壤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进化后期树种响应土??壤錐质中磷形态变化的影响较小,I.壤雄质磷形态的变化对进化F;?期树种磷吸收??效率影响不大,对进化早期和进化中期树种影响较大,有机磷含量越高、磷形态??更为丰w的上壤中植物磷吸收效率更高。??50?-??■深层土?E混合土?□表层土?□调落物?a??S?T??S?4〇?-??E??_?a??[til?30?-???,——??要?a??|?20?-?ab?a??i?-?li^??进化1卩-則?进化屮沏?进化??图3.4不同进化时期植物磷吸收固定量??Fig.?3.4?Fixed?and?absorbed?phosphorus?of?plants?in?different?evolutional?stage??同一土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方晰,陈金磊,王留芳,李胜蓝,项文化,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2]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文献分析[J]. 吴秀平,张振华,罗晓燕,吴锦奎,董利苹,张芬. 冰川冻土. 2016(03)
[3]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J]. 胡耀升,么旭阳,刘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4]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 郝彦惠. 现代园艺. 2013(20)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个常见树种粗根生物量[J]. 李宁,徐武兵,赖江山,杨波,林敦梅,马克平. 科学通报. 2013(04)
[6]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J].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生态学报. 2013(03)
[7]磷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态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J]. 褚群,范家霖,冯固. 核农学报. 2012(05)
[8]亚热带六种天然林树种细根养分异质性[J]. 熊德成,黄锦学,杨智杰,卢正立,陈光水,杨玉盛,谢锦升. 生态学报. 2012(14)
[9]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J].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土壤学报. 2012(03)
[10]鲁北低平原内陆盐碱地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学平,刘萍,刘兆辉,董晓霞,李甲亮,荣琨.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亚热带米槠人促林碳、氮、磷积累特征及土壤磷素有效性分级研究[D]. 林开淼.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持续淋溶条件下有机酸对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冯晨.沈阳农业大学 2012
[3]改性木质素和有机酸类物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 孙桂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滇中典型植物群落叶片性状对土壤磷素的响应及其对水土保持功能的测度[D]. 何光熊.云南大学 2016
[2]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及土壤供磷机制[D]. 邓飘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3]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D]. 李胜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