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2 18:05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三种覆盖作物模式,研究了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0~15、15~30 cm两个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15~3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而蔗糖酶活性低于其他覆盖作物处理。与CK处理相比,覆盖作物增加了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且覆盖作物可改善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而对15~30 cm土层影响较小。研究表明,覆盖作物可提升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4种作物混播处理0~15 cm土层效果最优。 

【文章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3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作物对茶园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图,茶园,作物,土壤磷酸酶活性


不同覆盖作物对茶园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磷酸酶活性,茶园,作物,土层


不同覆盖作物对茶园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见图3。在0~15 cm土层,各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表现为CK<BZ<EZ<SZ。与CK处理相比,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161.66%(P<0.05),而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EZ和BZ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15~30cm土层,各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表现为CK<EZ<BZ<SZ。与CK处理相比,EZ、SZ和BZ处理15~30 cm土层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1.4 对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对大麦-双季稻种植方式中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王跃平,胡赛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2]生草对梨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J]. 孙计平,张玉星,李英丽,张江红,张召.  果树学报. 2016(S1)
[3]除草剂对燕麦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崔荟萍,赵桂琴,刘欢.  中国草地学报. 2014(01)
[4]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J]. 王晟强,郑子成,李廷轩,李彦.  土壤学报. 2013(05)
[5]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舒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03)
[6]茶树栽培中土壤酸碱度改良的研究进展[J]. 李秀峰,李云.  茶业通报. 2009(04)
[7]杉木林采伐迹地连栽和撂荒对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方晰,田大伦,秦国宣,项文化.  林业科学. 2009(12)
[8]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耕层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J]. 罗珠珠,黄高宝,张仁陟,蔡立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5)
[9]不同播种方式下苜蓿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的小气候特征分析[J]. 杨恒山,刘江,张宏宇,刘晶,梁怀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09(02)
[10]中国农作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J]. 梁晓慧.  中国农业信息. 2009(04)

硕士论文
[1]冬闲田种植牧草的产量、品质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D]. 王华.湖南农业大学 2014
[2]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研究[D]. 王磊.安徽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80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0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