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旱塬麦玉轮作田长期定位耕作的土壤改良及耕地生产力提升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5:10
  土壤侵蚀退化加之区域降雨量低而不稳制约着黄土旱塬雨养农业生产。如何进行土壤改良进而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是黄土旱塬区域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半干旱区域,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抑制土壤退化,提高降雨利用的关键举措,但长期单一保护性耕作往往会引起土壤紧实,养分层化等问题,限制了耕地生产力水平。轮耕将不同的耕作方式轮换使用,能有效克服单一耕作方式的弊端。目前对轮耕技术的分析多基于短期试验结果,但土壤的改良以及耕地生产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同耕作方式组成的轮耕组合可能存在短期优势和逐渐积累优势,现有的研究仍然缺乏对轮耕技术长期定位效应的分析。长期定位轮耕土壤改良效应如何?其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是否具有优势?耕地生产力水平能否提升?这些不仅是基础农业生产问题,也是耕作制度的延伸与创新,更是黄土旱塬区域小农经济和农户精准脱贫战略实施的重大需求。因此本文以课题组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耕作试验(2007-2019)为基础,以冬小麦-休耕-春玉米(轮作周期Cycle)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翻耕(CC)为对照,对三种施肥模式:农户常规施肥模式(CF:N=255 kg·ha-1,P=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黄土旱塬麦玉轮作田长期定位耕作的土壤改良及耕地生产力提升效应研究


007-2018年试验区域逐月降雨量、年降雨总量和月平均气温

黄土旱塬麦玉轮作田长期定位耕作的土壤改良及耕地生产力提升效应研究


麦玉轮作系统中耕作实施时间Figure2-2Tillageconductedtimeunderwheatandmaizerotationcroppingsystem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农林,博士学位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J].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2)
[2]深松轮耕模式对黄土旱塬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琦,王浩,王淑兰,张元红,王瑞,王小利,李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2)
[3]施氮量对库尔勒香梨园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王成,陈波浪,玉素甫江·玉素音,王前登,柴仲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05)
[4]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霍琳,杨思存,王成宝,姜万礼,温美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5]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and straw retention practices on soil aggregates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sequestration in soils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J]. WU Jun,Yeboah STEPHEN,CAI Liqun,ZHANG Renzhi,QI Peng,LUO Zhuzhu,LI Lingling,XIE Junhong,DONG Bo.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9(04)
[6]不同降水年型黄土旱塬冬小麦免耕与深松轮耕蓄墒增收效应[J]. 于琦,李军,周栋,王淑兰,王浩,李敖,张元红,宁芳,王小利,王瑞.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1)
[7]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J]. 张文丽,贾淑霞,张延,郭亚飞,张士权,阚海波.  土壤与作物. 2019(01)
[8]长期保护性耕作可提高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J]. 宋霄君,吴会军,武雪萍,李倩,王碧胜,李生平,梁国鹏,李景,刘彩彩,张孟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9]轮耕条件下土壤改良及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研究[J]. 王平,陈娟,谢成俊,王国宇,温健,张丽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5)
[10]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未来发展思路[J]. 蒋和平.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8)

博士论文
[1]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耕层环境和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 有德宝.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化学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它物理性状的影响[D]. 徐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总量控制的中国农业氮肥需求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D]. 武良.中国农业大学 2014
[4]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维成本研究[D]. 付恭华.中国农业大学 2014
[5]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积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董智.沈阳农业大学 2013
[6]我国粮食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 李琳凤.北京交通大学 2013
[7]秸秆不同处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效应的影响[D]. 王增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条件下麦玉两熟轮耕农田团聚体碳排放效应研究[D]. 王雪洁.山东农业大学 2019
[2]不同施肥水平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效应[D]. 文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