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09:33
近几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物料投入不足,导致土壤板结及结构性差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本研究以3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2009-2012),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小麦秸秆及玉米秸秆对植烟土壤养分、酶活性、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黄淮海烟区选择适宜的秸秆种类及用量进行培肥地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如下:(Ⅰ)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两种秸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养分,施用玉米秸秆4500kg/ha时,土壤养分较高,土壤养分随小麦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等量玉米秸秆提高土壤养分效果比小麦秸秆要好。(2)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等量玉米秸秆降低土壤容重要效果好于小麦秸秆。干湿筛法测得: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团聚性及稳定性。干筛测得分形维数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减少,湿筛测得高量玉米秸秆还田(4500-7500kg/ha)分形维数较低量秸秆还田(0-4500kg/ha)有降低趋势,分形维数随小麦秸秆还田量增加而降低。等量玉米秸秆较小麦秸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团聚体特征效果好。土壤有机质与干筛测得MW...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用皿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坡pH的影响
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6结果与分听第三章结果与分析1稻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1稻轩还田对土壤pH及有机质的影响由图3.1及3.2可以看出,与CK相比,连续3年的玉米与小麦結秆还田在降低了土壤pH值。同用量的稻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3.3所示,除Ml与CK相比差异不大,M2、M3、1、W2、W3 与 CK 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 11.8%,17.6%, 5.2%, 6.3%, 12.6%。随着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同用量的玉米結秆与小麦稻秆还田相比,玉米結秆增土壤有机质的量大于小麦稻秆。^ 6.1 -
由图3.1及3.2可以看出,与CK相比,连续3年的玉米与小麦結秆还田在降低了土壤pH值。不同用量的稻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3.3所示,除Ml与CK相比差异不大,M2、M3、W1、W2、W3 与 CK 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 11.8%,17.6%, 5.2%, 6.3%, 12.6%。随着結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同用量的玉米結秆与小麦稻秆还田相比,玉米結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量大于小麦稻秆。^ 6.1 -i 6.05 -6 I5.95 - ■5.9 - ■ ■1 ■U I I ICK Ml M2 M3图3. 1不同用量玉米稻轩还田对土壤pH的影响Fig.3.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龙涛,蓝嘉川,陈厚荣,王家妍,谢益君,陆晓明,雷丽群,朱宏光,温远光,蔡道雄.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8)
[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影响[J]. 张曼夏,季猛,李伟,刘华存,王彦杰,张林,潘开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4)
[3]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J]. 李为明,方俊才,赵志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4]侵蚀程度对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红壤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J]. 董雪,王春燕,黄丽,谭文峰,胡红青. 土壤学报. 2013(03)
[5]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影响[J]. 张宝军,唐崟,芦红超,肖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2)
[6]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J].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7]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罗宜宾. 现代园艺. 2013(02)
[8]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J].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万水霞,王允青,许征宇,张晓玲. 生态学报. 2013(02)
[9]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闫超,刁晓林,葛慧玲,王晓伟,马春梅,龚振平. 土壤通报. 2012(05)
[10]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闫一凡,王洪亮,吴大付,任秀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D]. 李传宝.东北农业大学 2012
[2]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 熊巧安.扬州大学 2011
[3]微生物菌剂与化肥不同配比对秸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D]. 解媛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6752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用皿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坡pH的影响
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6结果与分听第三章结果与分析1稻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1稻轩还田对土壤pH及有机质的影响由图3.1及3.2可以看出,与CK相比,连续3年的玉米与小麦結秆还田在降低了土壤pH值。同用量的稻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3.3所示,除Ml与CK相比差异不大,M2、M3、1、W2、W3 与 CK 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 11.8%,17.6%, 5.2%, 6.3%, 12.6%。随着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同用量的玉米結秆与小麦稻秆还田相比,玉米結秆增土壤有机质的量大于小麦稻秆。^ 6.1 -
由图3.1及3.2可以看出,与CK相比,连续3年的玉米与小麦結秆还田在降低了土壤pH值。不同用量的稻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3.3所示,除Ml与CK相比差异不大,M2、M3、W1、W2、W3 与 CK 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 11.8%,17.6%, 5.2%, 6.3%, 12.6%。随着結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同用量的玉米結秆与小麦稻秆还田相比,玉米結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量大于小麦稻秆。^ 6.1 -i 6.05 -6 I5.95 - ■5.9 - ■ ■1 ■U I I ICK Ml M2 M3图3. 1不同用量玉米稻轩还田对土壤pH的影响Fig.3.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龙涛,蓝嘉川,陈厚荣,王家妍,谢益君,陆晓明,雷丽群,朱宏光,温远光,蔡道雄.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8)
[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影响[J]. 张曼夏,季猛,李伟,刘华存,王彦杰,张林,潘开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4)
[3]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J]. 李为明,方俊才,赵志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4]侵蚀程度对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红壤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J]. 董雪,王春燕,黄丽,谭文峰,胡红青. 土壤学报. 2013(03)
[5]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影响[J]. 张宝军,唐崟,芦红超,肖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2)
[6]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J].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7]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罗宜宾. 现代园艺. 2013(02)
[8]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J].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万水霞,王允青,许征宇,张晓玲. 生态学报. 2013(02)
[9]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闫超,刁晓林,葛慧玲,王晓伟,马春梅,龚振平. 土壤通报. 2012(05)
[10]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闫一凡,王洪亮,吴大付,任秀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D]. 李传宝.东北农业大学 2012
[2]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 熊巧安.扬州大学 2011
[3]微生物菌剂与化肥不同配比对秸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D]. 解媛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86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