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8 14:20
  在中国亚热带地区,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导致森林结构类型单一,针叶化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亚热带地区6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探讨树种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木荷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福建柏林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杉木和马尾松林土壤的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冗余分析表明,凋落叶碳氮比、凋落叶木质素/氮,土壤总碳、碳氮比、pH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人工林主要通过调控凋落叶质量和土壤碳、氮有效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文章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15(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


土壤微生物摩尔丰度与凋落叶、土壤理化性质冗余分析

微生物,树种,生物量,氯仿


对6种人工林样地提取的19种磷脂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树种人工林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图3)。第1、2主成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贡献值分别为39.0%、18.9%。其中,马占相思和台湾相思林与杉木林、马尾松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木荷林无显著差异;福建柏林与杉木林、马尾松林具有显著差异(P<0.05),木荷林与3种针叶树种(杉木林、马尾松林、福建柏林)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图 2 不同树种微生物生物量与组成(磷脂脂肪酸法)

树种,脂肪酸,磷脂,微生物


不同树种微生物生物量与组成(磷脂脂肪酸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季节变化[J]. 刘宝,吴文峰,林思祖,林开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6)
[2]磷添加对中亚热带2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郑宪志,杨柳明,陈忠,张星星,林燕语,刘小飞.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1)
[3]亚热带树种转换对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丁国昌,万晓华,杨起帆,林群星,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4]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J]. 沈仁芳,孙波,施卫明,赵学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6)
[5]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J].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7)
[6]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J]. 陈光水,何宗明,谢锦升,杨玉盛,蒋宗垲.  林业科学. 2004(04)
[7]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J]. 杨玉盛,郭剑芬,陈银秀,陈光水,郑燕明.  林业科学. 2004(03)
[8]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J]. 俞新妥.  福建林业科技. 2002(02)



本文编号:3308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8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