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鄂渝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主影响因子识别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3 00:13
  鄂渝喀斯特山区属于水土流失敏感地带,生态脆弱,对这一典型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及其主影响因子识别分析,能为中微观尺度上开展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重要指导作用。为此,在GIS和RS等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对地处鄂渝喀斯特山区的8个县市,基于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模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测度,并采用耦合灰色关联度的改进型层次分析法逐一确定各地水土流失的主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鹤峰县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宣恩县次之,其余各县市从大到小依次为彭水、酉阳、咸丰、黔江、利川和来凤;研究区内水土流失呈现出这一明显空间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源于各县市水土流失的主影响因子不尽相同,其中在鹤峰县,各影响因子对当地土壤侵蚀强度的贡献度是地形坡度(LS)>植被覆盖(C)>水土保持措施(P)>降雨(R),而彭水县是R> LS> C> P,其他县市则为LS> C> R> P.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鄂渝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主影响因子识别分析


研究区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范围

流程图,流程,植被,覆盖区


式(1)中,fg为植被覆盖度,NDVIs为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NDVIv为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NDVI.其中,NDVIs和NDVIv是排除噪声后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在本研究中分别取NDVIs=0、NDVIv=0.497 6.2.2 研究方法

特征图,土壤侵蚀,模数,特征图


图3展示了研究区内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分布情况,据此可获得不同等级水土流失地的面积占比.统计结果显示,全区约94.26%的地方土壤侵蚀模数极低(Ⅴ级),并且主要分布在酉阳、利川和彭水;土壤侵蚀模数为极高(Ⅰ级)和高(Ⅱ级)的严重水土流失区域,面积占比不到1%,但是大都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东部的鹤峰和宣恩;利川、来凤和黔江的土壤侵蚀模数等级相对较低,三县境内绝大多数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极低(Ⅴ级),而侵蚀强度为极高(Ⅰ级)和高(Ⅱ级)的两类水土流失地在这些县市均没有明显分布.另外,从各县市土壤侵蚀模数的平均值来看,鹤峰>宣恩>酉阳>彭水>咸丰>黔江>利川>来凤,这表明鹤峰县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其土壤侵蚀模数居于各县市之首,其次是宣恩县,来凤县的水土流失强度则最低.外业调研时也发现,在鹤峰、宣恩境内,分布在高山河谷的水土流失地明显多于其他县市.3.2 主影响因素识别


本文编号:3318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18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