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辽宁省旱作农田防蚀增效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8-06 20:15
  土壤风蚀和水蚀是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能够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地产出,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以辽宁省生态脆弱区防治风蚀水蚀、提高土地收益为目标,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实验研究,明确了农田风蚀、水蚀发生规律,提出农田立体防蚀理念,围绕地上、地表、地下空间格局,研究了防蚀增效种植模式、地表构造、地力保育等关键技术,明确了辽宁省防蚀增效的主要途径及效果,为实现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2020,(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辽宁省旱作农田防蚀增效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田立体协同综合防蚀系统

制度,覆膜


秋季覆膜可有效提高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雨养农业的水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26]。研究表明,通过旱地秋后即覆膜来减少冬春季农田土壤水分的无效损失,能显著提高播前1 m土层土壤贮水量,保墒、增温效果可以一直持续至次年玉米的生长后期,实现了旱区降水资源的时空调节[27,28]。黄毅等在辽西北旱地土壤应用秋季覆膜措施后 0~15 cm土层的含水量比顶凌覆膜和裸地高出3%,这说明在干旱的情况下应用秋季覆膜能够有效地保墒[39]。冯晨等对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进行秋覆膜研究表明,秋覆膜能显著的降低雨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29]。因此,在风沙半干旱区应用秋季覆膜不仅能够防止了冬季、春季的风蚀,也能够降低夏季的水蚀。图 3 垄膜沟植技术

沟植,残茬覆盖,秸秆,制度


垄膜沟植技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西地区覆膜条件对不同土层土壤氮磷钾累积量的影响[J]. 冯晨,孙占祥,王宝荣,郑家明,冯良山,张哲,白伟,杨宁,关连珠.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5)
[2]辽西半干旱区玉米与花生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高砚亮,孙占祥,白伟,冯良山,杨宁,蔡倩,冯晨,张哲.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辽宁黑土地保护中的应用[J]. 刘清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04)
[4]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J].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中国农业气象. 2016(06)
[5]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风蚀量的影响[J]. 丛培飞,尹光华,谷健,李文惠,黄鹏飞.  生态学杂志. 2014(08)
[6]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牛芬菊,张雷,李小燕,熊春蓉,张成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3)
[7]朝阳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果立体优化模式的探讨[J]. 周国华,李宝刚.  现代园艺. 2013(23)
[8]玉米花生间作复合模式防风蚀技术研究[J]. 李楠,任亮,刘江.  生物灾害科学. 2013(02)
[9]留茬高度对带状留茬间作农田土壤防风蚀效果的影响[J]. 高婕,李倩,刘景辉,李立军,崔凤娟,李军.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10]秸秆还田与覆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徐文强,杨祁峰,牛芬菊,牛俊义,熊春蓉,张永祥.  玉米科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科尔沁沙地南缘仁用杏作物间作对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 白伟.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花生谷子间作水分养分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 冯良山.沈阳农业大学 2013
[3]晋西黄土区农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 李国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4]玉米花生间作群体互补竞争及防风蚀效应研究[D]. 李美.沈阳农业大学 2012
[5]土壤风蚀及保护性耕作减轻沙尘暴的试验研究[D]. 周建忠.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农田带状间作留茬抗风蚀效应风洞模拟研究[D]. 李霞.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6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26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