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天然川榛林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9 01:40
为了解黔西南天然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var.sutchuenensis Franch)林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为黔西南天然川榛林的驯化和开发利用,以及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与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以黔西南天然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var.sutchuenensis Franch)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设置及样点布设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测定分析其林地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天然川榛林与杂木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天然川榛林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P,有效态N、P、K均高于杂木林地,仅有全K、有效S含量低于杂木林地。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36(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土壤pH值
由图2可知,榛子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杂木林地。在华北地区,张桐2019年的研究就表明虎榛灌木林土壤表层植被覆盖较好,根系发达,有机质积累较快[11]。天然川榛林与杂木林土壤有机质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天然川榛林土壤有机质明显高于杂木林地,这与张桐等人对榛属植物相关研究结果表现一致。2.4 天然川榛林与杂木林全氮、碱解氮的差异
由图3、图4可知,对于天然川榛林土壤中全氮与碱解氮高于杂木林地,且马乃营村高于下山村,杂木林全氮含量低于0.12 g/kg,天然榛子林全氮含量高于0.39 g/kg;杂木林碱解氮低于85 mg/kg,而天然川榛林高于267 mg/kg。这表明天然川榛林地全氮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杂木林地。图4 土壤碱解氮含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榛子天然林、榛子人工林及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J]. 刘建明,温爱亭,姚颖,刘忠玲,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19(06)
[2]六盘山林区四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J]. 张桐.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03)
[3]沙地改植榛子林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的研究[J]. 邓继峰,李国忠,曹忠杰,王刚,金煜,李景浩,马瑞,王先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4]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刘建明,姚颖,刘忠玲,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18(03)
[5]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及生态治理探讨[J]. 胡吉彪.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2)
[6]中国榛属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研究(Ⅰ)——榛种质资源研究[J]. 王贵禧.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7]白云岩石漠化坡地土壤改良盆栽试验研究报道——以种植黑麦草为例[J]. 邢学刚,彭韬,王世杰,蔡先立,欧阳自远,张信宝,孟凡德,张林. 地球与环境. 2017(02)
[8]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J]. 邓艳,曹建华,蒋忠诚,周晓东,岳祥飞. 中国岩溶. 2016(05)
[9]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营养成分分析[J]. 彭琴,符裕红,莫熙礼,武华文,赵同贵,李松克.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2)
[10]川榛遗传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研究利用现状分析[J]. 马庆华,霍宏亮,陈新,赵天田,梁维坚,王贵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中国南方典型石漠化区地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初步研究与示范[D]. 岳坤前.贵州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31103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36(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土壤pH值
由图2可知,榛子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杂木林地。在华北地区,张桐2019年的研究就表明虎榛灌木林土壤表层植被覆盖较好,根系发达,有机质积累较快[11]。天然川榛林与杂木林土壤有机质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天然川榛林土壤有机质明显高于杂木林地,这与张桐等人对榛属植物相关研究结果表现一致。2.4 天然川榛林与杂木林全氮、碱解氮的差异
由图3、图4可知,对于天然川榛林土壤中全氮与碱解氮高于杂木林地,且马乃营村高于下山村,杂木林全氮含量低于0.12 g/kg,天然榛子林全氮含量高于0.39 g/kg;杂木林碱解氮低于85 mg/kg,而天然川榛林高于267 mg/kg。这表明天然川榛林地全氮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杂木林地。图4 土壤碱解氮含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榛子天然林、榛子人工林及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J]. 刘建明,温爱亭,姚颖,刘忠玲,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19(06)
[2]六盘山林区四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J]. 张桐.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03)
[3]沙地改植榛子林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的研究[J]. 邓继峰,李国忠,曹忠杰,王刚,金煜,李景浩,马瑞,王先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4]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刘建明,姚颖,刘忠玲,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18(03)
[5]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及生态治理探讨[J]. 胡吉彪.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2)
[6]中国榛属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研究(Ⅰ)——榛种质资源研究[J]. 王贵禧.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7]白云岩石漠化坡地土壤改良盆栽试验研究报道——以种植黑麦草为例[J]. 邢学刚,彭韬,王世杰,蔡先立,欧阳自远,张信宝,孟凡德,张林. 地球与环境. 2017(02)
[8]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J]. 邓艳,曹建华,蒋忠诚,周晓东,岳祥飞. 中国岩溶. 2016(05)
[9]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榛子营养成分分析[J]. 彭琴,符裕红,莫熙礼,武华文,赵同贵,李松克.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2)
[10]川榛遗传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研究利用现状分析[J]. 马庆华,霍宏亮,陈新,赵天田,梁维坚,王贵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中国南方典型石漠化区地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初步研究与示范[D]. 岳坤前.贵州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31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3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