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09 20:08
  为了解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山地不同密度(1 300~6 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长期侧柏林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质量,并探讨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侧柏林地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与土壤硬度、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水解氮含量、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比之下,黑峪林场侧柏林土壤整体质量优于燕子山林场和原山林场,后两者相差不大。随林分密度增加,侧柏林土壤化学、生物和综合质量均表现出显著下降;林分密度增加会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降低林内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利于人工林系统内的养分再循环,从而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下降。在林分密度较低(<2 500株/hm2)时,土壤质量平均得分分别是2 500~3 500株/hm2,3 500~4 500株/hm2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


不同调查地点侧柏林的土壤质量分值

土壤图,林分密度,综合质量,生物质


图1 不同调查地点侧柏林的土壤质量分值根据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的密度分布情况,将供试侧柏林分成4组,分别为<2500,2 500~3 500,3 500~4 500,>4 500株/hm2,分别计算出各密度组林地土壤的物理质量、化学和生物质量平均分值,以及土壤综合质量平均得分。通过对不同密度组进行比较可知(图3),在林分密度较低时(<2 500株/hm2),土壤化学、生物质量和土壤综合质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密度组;随林分密度增加,土壤物理质量平均分值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林分密度大于2 500株/hm2的3个密度组土壤质量得分非常接近,而<2 500株/hm2密度组的土壤质量平均得分为0.67,分别是2 500~3 500,3 500~4 500和>4 500株/hm2密度组的2.11,2.02,2.27倍。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地长期侧柏林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密度较低时有利于林地土壤质量的提升,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也有明显改善。

密度图,土壤质量,侧柏,人工林


根据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的密度分布情况,将供试侧柏林分成4组,分别为<2500,2 500~3 500,3 500~4 500,>4 500株/hm2,分别计算出各密度组林地土壤的物理质量、化学和生物质量平均分值,以及土壤综合质量平均得分。通过对不同密度组进行比较可知(图3),在林分密度较低时(<2 500株/hm2),土壤化学、生物质量和土壤综合质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密度组;随林分密度增加,土壤物理质量平均分值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林分密度大于2 500株/hm2的3个密度组土壤质量得分非常接近,而<2 500株/hm2密度组的土壤质量平均得分为0.67,分别是2 500~3 500,3 500~4 500和>4 500株/hm2密度组的2.11,2.02,2.27倍。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地长期侧柏林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密度较低时有利于林地土壤质量的提升,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也有明显改善。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与评价[J]. 梁燕,葛忠强,谢同利,杨培同,吕雷昌,杨静,仇晓,王静,王清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2)
[2]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研究[J]. 覃其云,唐健,邓小军,宋贤冲,覃祚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7(06)
[3]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孙千惠,吴霞,王媚臻,张柳桦,姚小兰,齐锦秋,郝建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4]基于SPEI的鲁中山区1958—2015年干旱特征分析[J]. 燕婷婷,朱清科,赵维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6)
[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北京九龙山土壤质量评价[J]. 张连金,赖光辉,孔颖,孙长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3)
[6]基于因子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段必挺,杨锡永,李发平,赵旭辉,李茂林,苏仕开,苏德艳,张平,刘洪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7)
[7]山东省侧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J]. 张伟,杨传强,赵青.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3)
[8]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J]. 李民义,张建军,郭宝妮,黄明,茹豪.  生态学杂志. 2013(05)
[9]毛乌素沙地东南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特性[J]. 孙文艳,廖超英,李晓明,杨晓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3)
[10]北京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J]. 鲁绍伟,陈波,潘青华,张玉平,李少宁.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评价及生物调控研究[D]. 马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2]南方红豆杉林地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 方向华.南京林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东北长白山系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肥力质量研究[D]. 杨晓娟.北京林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32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32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