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间伐对三种人工林土壤水文效应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9 22:0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用材林树种,但其人工林普遍存在过纯过密问题,严重降低了森林的综合效益,亟待提质改造。抚育间伐是森林提质改造的关键环节,通过抚育间伐可以淘汰遗传品质差和生长衰弱的林木,降低林分郁闭度,通过补植补播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可以改善林分的组成结构、层次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的近自然森林,从而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林地的水文效应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抚育间伐是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了精准认识抚育间伐对人工针叶纯林生态系统发育过程的影响,本文以江西16年生杉木林、湖南14年生的湿地松和四川12年生的柳杉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抚育(T)和对照(CK)两种处理固定样地,从2016年-2019年,定期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室内实验,研究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之间林地的水文效应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样地地理位置示意图??Fig?2.1?Geographical?location?of?sample?plot??2.2地形地貌??
期断面图???A?'?B??1,8m??-4???V????0.9m?〇.9m?^?卞?’?^??^^ ̄i?雜—N/?乂..…????—?—???—-?—?I?f?/?十H??/:?i?S?-r??i?〇?H:,貪;??D?〇?cU1??绳索:?!?-?-?Z,??\?:?f?g?5?3??<>?〇??十??:?\?'-t??p?。???+?-?丄丄??°??丁?\—賊??!?H,??_?■?_???■?_?_?■?'??图3.1径流桩简易图??Fig?3.1?Simple?diagram?of?runoff?pile??(2)?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容重、毛管空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空??隙度等。本研宄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在固定样地内采用5点采样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取样,每个取样点的土层分为表土层(0-20?cm)和心土层??(20-40?cm),用环刀在各土层的中部取样。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使样品不变形,保留土样的原状。土壤物理性质由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g/cm3)=烘干重/环刀体积??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毛管持水量)X土壤容重x〇.l??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x土壤容重x〇.l??森林土壤储水能力(t/hm2)?=10000x平均土层厚度x土壤非毛管空隙度/水容??重??(3)?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指标包括pH值、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有效K和酶活性。在设置好的固定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土,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置于阴凉干燥处自然风干,挑出杂质研磨过100目的筛,存于密封中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术学位论文?抚育间伐对三种人工林水文效应及理化性质的影响??3.4技术路线图??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抚育与对照的柳杉、湿地松、杉??木三种典型的人工针叶纯林的林地土壤水文效应和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思路如图3.2所示:??人湿地松人工林?柳杉人工林??I??i?—一……—1???I?????'?'?;??抚育组?对照组??:?"?1?4.....=—-?1???I?…..,—_??it宵间伐对林分水|间伐对耳分土?I抚育n伐对林分土?f抚育间伐对林分土?fli育间伐对林分??文效应的影响?|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壤化学性质的影响I壤_活乜的影响?生长量的影响??j?i?r^"i?ill?j?j?M?j??I*???A???,?!;?毛?f?S?H?^?ff?!?i?all?n?l!??\?參?[S'?^?H;?j!?^?管戈?N?pH?M?效?j?i?或?w?性?i?:径尚?k?i??!?^水泥f?刷"岔孔淠雙丨丨值?亂?;SU?i化i?隣丨i增僧?h?i??!遌觅:欺|址丨丨屯陳浩农M位M?1?故丨丨长长!h??!!?度SSh?押钾丨丨_?解械??匕:—.7:—二:土^?1].二—丨?Lrr=:-.-」l——r-—)?(??…一丨??抚宵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H:育间伐对三种人工林水^效应及土塽理化性质的影响|??图3.2技术路线图??Fig?3.2?Technical?roadmap??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张文雯,韩海荣,程小琴,商添雄,吴然.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2]广西湿地松人工林经济评估与分析[J]. 李学平,覃德文,何春.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7)
[3]应用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枯落物持水性对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评价——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例[J]. 陈蕾,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2)
[4]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旭军,程小琴,田慧霞,贾小东,韩海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5]湿地松中幼林抚育样地监测分析[J]. 苗婷婷,张文斌,吴中能,刘俊龙,曹志华,孙慧. 安徽林业科技. 2018(05)
[6]增温和降雨减少对杉木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江淼华,倪梦颖,周嘉聪,陈岳民,杨玉盛. 生态学杂志. 2018(11)
[7]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冯嘉仪,储双双,王婧,吴道铭,莫其锋,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8]关于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对策建议[J]. 程金丹,尤森,陈程,李武,刘恒贵. 湖北林业科技. 2018(01)
[9]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10]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叶钰倩,赵家豪,刘畅,关庆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博士论文
[1]川南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产流产沙特征及水土保持功能评价[D]. 张海涛.四川农业大学 2017
[2]南亚热带针叶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过程中群落结构与碳动态研究[D]. 明安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3]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D]. 方书敏.兰州大学 2016
[4]三峡库区酸沉降特征及其对森林土壤的影响[D]. 郭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封育措施对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 王蕙.甘肃农业大学 2013
[6]近自然经营强度对辽东栎种群与群落恢复影响[D]. 李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7]阿什河上游小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研究[D]. 韩春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2
[8]塔河林区林火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恢复的影响[D]. 孙明学.北京林业大学 2011
[9]微生物肥料在松嫩平原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D]. 宋玉珍.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0]飞播油松林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 于海群.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杉木种子园促花与授粉技术研究[D]. 郭俊红.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川西中山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成效分析[D]. 刘凯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3]不同造林模式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韩云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4]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D]. 段梦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5]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碳汇量分析[D]. 金珂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6]间伐对马尾松、湿地松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杨春.安徽农业大学 2017
[7]兰州南山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D]. 武鹏艳.甘肃农业大学 2016
[8]四川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吴晓龙.四川农业大学 2015
[9]偏关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及林木生长效应的影响[D]. 王永斐.山西农业大学 2014
[10]南方人工林森林干扰和恢复遥感监测研究[D]. 沈文娟.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7640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样地地理位置示意图??Fig?2.1?Geographical?location?of?sample?plot??2.2地形地貌??
期断面图???A?'?B??1,8m??-4???V????0.9m?〇.9m?^?卞?’?^??^^ ̄i?雜—N/?乂..…????—?—???—-?—?I?f?/?十H??/:?i?S?-r??i?〇?H:,貪;??D?〇?cU1??绳索:?!?-?-?Z,??\?:?f?g?5?3??<>?〇??十??:?\?'-t??p?。???+?-?丄丄??°??丁?\—賊??!?H,??_?■?_???■?_?_?■?'??图3.1径流桩简易图??Fig?3.1?Simple?diagram?of?runoff?pile??(2)?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容重、毛管空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空??隙度等。本研宄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在固定样地内采用5点采样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取样,每个取样点的土层分为表土层(0-20?cm)和心土层??(20-40?cm),用环刀在各土层的中部取样。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使样品不变形,保留土样的原状。土壤物理性质由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g/cm3)=烘干重/环刀体积??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毛管持水量)X土壤容重x〇.l??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x土壤容重x〇.l??森林土壤储水能力(t/hm2)?=10000x平均土层厚度x土壤非毛管空隙度/水容??重??(3)?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指标包括pH值、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有效K和酶活性。在设置好的固定样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土,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置于阴凉干燥处自然风干,挑出杂质研磨过100目的筛,存于密封中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术学位论文?抚育间伐对三种人工林水文效应及理化性质的影响??3.4技术路线图??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抚育与对照的柳杉、湿地松、杉??木三种典型的人工针叶纯林的林地土壤水文效应和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思路如图3.2所示:??人湿地松人工林?柳杉人工林??I??i?—一……—1???I?????'?'?;??抚育组?对照组??:?"?1?4.....=—-?1???I?…..,—_??it宵间伐对林分水|间伐对耳分土?I抚育n伐对林分土?f抚育间伐对林分土?fli育间伐对林分??文效应的影响?|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壤化学性质的影响I壤_活乜的影响?生长量的影响??j?i?r^"i?ill?j?j?M?j??I*???A???,?!;?毛?f?S?H?^?ff?!?i?all?n?l!??\?參?[S'?^?H;?j!?^?管戈?N?pH?M?效?j?i?或?w?性?i?:径尚?k?i??!?^水泥f?刷"岔孔淠雙丨丨值?亂?;SU?i化i?隣丨i增僧?h?i??!遌觅:欺|址丨丨屯陳浩农M位M?1?故丨丨长长!h??!!?度SSh?押钾丨丨_?解械??匕:—.7:—二:土^?1].二—丨?Lrr=:-.-」l——r-—)?(??…一丨??抚宵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H:育间伐对三种人工林水^效应及土塽理化性质的影响|??图3.2技术路线图??Fig?3.2?Technical?roadmap??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张文雯,韩海荣,程小琴,商添雄,吴然.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2]广西湿地松人工林经济评估与分析[J]. 李学平,覃德文,何春.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7)
[3]应用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枯落物持水性对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评价——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例[J]. 陈蕾,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2)
[4]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旭军,程小琴,田慧霞,贾小东,韩海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5]湿地松中幼林抚育样地监测分析[J]. 苗婷婷,张文斌,吴中能,刘俊龙,曹志华,孙慧. 安徽林业科技. 2018(05)
[6]增温和降雨减少对杉木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江淼华,倪梦颖,周嘉聪,陈岳民,杨玉盛. 生态学杂志. 2018(11)
[7]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冯嘉仪,储双双,王婧,吴道铭,莫其锋,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8]关于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对策建议[J]. 程金丹,尤森,陈程,李武,刘恒贵. 湖北林业科技. 2018(01)
[9]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1)
[10]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叶钰倩,赵家豪,刘畅,关庆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博士论文
[1]川南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产流产沙特征及水土保持功能评价[D]. 张海涛.四川农业大学 2017
[2]南亚热带针叶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过程中群落结构与碳动态研究[D]. 明安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3]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D]. 方书敏.兰州大学 2016
[4]三峡库区酸沉降特征及其对森林土壤的影响[D]. 郭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封育措施对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 王蕙.甘肃农业大学 2013
[6]近自然经营强度对辽东栎种群与群落恢复影响[D]. 李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7]阿什河上游小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研究[D]. 韩春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2
[8]塔河林区林火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恢复的影响[D]. 孙明学.北京林业大学 2011
[9]微生物肥料在松嫩平原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D]. 宋玉珍.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0]飞播油松林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 于海群.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杉木种子园促花与授粉技术研究[D]. 郭俊红.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川西中山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成效分析[D]. 刘凯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3]不同造林模式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韩云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4]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D]. 段梦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5]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碳汇量分析[D]. 金珂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6]间伐对马尾松、湿地松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杨春.安徽农业大学 2017
[7]兰州南山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D]. 武鹏艳.甘肃农业大学 2016
[8]四川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吴晓龙.四川农业大学 2015
[9]偏关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及林木生长效应的影响[D]. 王永斐.山西农业大学 2014
[10]南方人工林森林干扰和恢复遥感监测研究[D]. 沈文娟.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7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9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