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植被带黄土塬沟头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1 06:58
  自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塬区植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植物群落种类及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多,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得到增强,土壤性质和土体稳定性得到改善。黄土塬区植被恢复也使沟头土壤抗蚀性能明显提升,沟头溯源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受气候影响黄土塬区植被分布存在明显地带性,不同植被带黄土塬沟头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但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沿植被带如何变化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森林带洛川塬自然恢复3~32 a、森林草原带董志塬自然恢复3~30 a、草原带白草塬自然恢复2~22 a的植被沟头为研究对象,以农地沟头为对照,研究沟头植物群落特征、根系分布特征、土壤性质与可蚀性随恢复年限和沿植被带的变化,明确沟头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因子,阐明不同植被带黄土塬沟头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可深化植被恢复对黄土塬区水土流失影响的认识,为不同植被带黄土塬区“固沟保塬”植被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探明了在沟头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变化趋势。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3个植被带塬区沟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在演替初期较高,演替过程...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植被带黄土塬沟头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


研究区分布

洛川,森林,采样点,森林草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anomalaSteud.)等。图2-3森林带洛川塬沟头采样点Fig.2-3SamplingpointsofgullyheadsinLuochuanTableland(theforestzone)图2-4森林草原带董志塬沟头采样点Fig.2-4SamplingpointsofgullyheadsinDongzhiTableland(theforest-steppezone)

森林草原,采样点,洛川,农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anomalaSteud.)等。图2-3森林带洛川塬沟头采样点Fig.2-3SamplingpointsofgullyheadsinLuochuanTableland(theforestzone)图2-4森林草原带董志塬沟头采样点Fig.2-4SamplingpointsofgullyheadsinDongzhiTableland(theforest-steppezon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的影响[J]. 陈卓鑫,王文龙,郭明明,王天超,郭文召,王文鑫,康宏亮,杨波,赵满.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2)
[2]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头植物群落细根分布特征[J]. 王天超,王文龙,王文鑫,郭明明,陈卓鑫,赵满.  人民黄河. 2019(11)
[3]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J]. 王文鑫,王文龙,郭明明,王天超,康宏亮,杨波,赵满,陈卓鑫.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6)
[4]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谭学进,穆兴民,高鹏,孙文义,赵广举,顾朝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
[5]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年限对坡面土壤抗冲性的影响[J]. 郭明明,王文龙,康宏亮,杨波.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2)
[6]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恢复草被对浅沟侵蚀的影响[J]. 王文鑫,王文龙,康宏亮,郭明明,杨波,陈卓鑫,赵满.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7]黄土区不同土层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J]. 于冬雪,贾小旭,黄来明.  土壤通报. 2018(05)
[8]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erodibility of gully heads induced b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GUO Mingming,WANG Wenlong,KANG Hongliang,YANG Bo.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8(05)
[9]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以黄土高原为例[J]. 徐红伟,吴阳,乔磊磊,李袁泽,薛萐,瞿晴.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6)
[10]不同人为干扰措施对天然次生灌丛土壤肥力及蓄水能力的影响[J]. 尤誉杰,王懿祥,张华锋,邱烷婷,吴敏娟.  生态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D]. 李同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动态与优势种群生态特征研究[D]. 韩路.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结构—水分环境演变特征[D]. 赵世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5]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 郝文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6]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生态特征分析与评价[D]. 赵勇.河南农业大学 2007
[7]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D]. 许明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黄土塬沟头典型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王天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黄土高原草地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谭学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及水质的影响[D]. 黄亚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董志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D]. 严越.成都理工大学 2018
[5]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水力学特征野外试验研究[D]. 史倩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6]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沟头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D]. 康宏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7]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黄土高原白草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林国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8]基于环境同位素的洛川塬区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D]. 李晨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9]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过程中生态化学计量研究[D]. 梁楚涛.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10]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草地沟头溯源侵蚀及形态演化特征[D]. 郭明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9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