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

发布时间:2022-05-02 22:18
  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地被物,具有改善土壤理化属性、增强土壤稳定性,降低土壤侵蚀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颗粒组成(质地)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物理属性,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的抗侵蚀性,还通过影响生物结皮的发育、组成和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的抗侵蚀性。迄今,鲜有研究对比不同颗粒组成土壤生物结皮的稳定性,妨碍了人们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抗侵蚀性的准确认识。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5类不同颗粒组成土壤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了不同颗粒组成土壤上4种类型的生物结皮土壤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结皮室内人工培养实验,通过测定生物结皮层土壤理化属性以及生物结皮层震荡后的质量、厚度、面积损失率和半损失震荡次数(最大损失率的50%时的震荡次数),研究了土壤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颗粒组成的土壤上生物结皮的组成和发育不同,砂质土生物结皮总盖度显著高于壤质土。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生物结皮分布以藓结皮为主,盖度可达38%,高于壤质土(藓结皮平均盖度14%),粘粒含量较高的地区生物结皮分布以藻结皮为主,平均盖度为39%。(2)土壤颗粒组成与生物结皮层容重、多糖...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基金项目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生物土壤结皮的概念、演替及分布
        1.2.2 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
        1.2.3 生物结皮的组成和发育对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
        1.2.4 土壤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组成及发育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1.3 技术路线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点分布
        2.2.2 试验设计
        2.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颗粒组成地区土壤的植被和生物结皮盖度及土壤理化属性
    3.1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地表覆被状况
        3.1.1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样地地表覆盖
        3.1.2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上生物结皮组成和分布
    3.2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上生物结皮生长发育状况
        3.2.1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上生物结皮厚度
        3.2.2 不同颗粒组成生物结皮层藓生物量
    3.3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上生物结皮层理化属性
        3.3.1 不同颗粒组成生物结皮层土壤物理属性
        3.3.2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生物结皮层土壤化学属性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对生物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
    4.1 土壤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
        4.1.1 不同颗粒组成地区生物结皮对震荡次数的响应
        4.1.2 不同颗粒组成土壤生物结皮层稳定性
    4.2 生物结皮类型对生物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
    4.3 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层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4.3.1 影响生物结皮稳定性的因子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壤颗粒组成对人工培养生物结皮稳定性的影响
    5.1 土壤颗粒组成对人工培养生物结皮的影响
        5.1.1 人工培养条件下不同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
        5.1.2 人工培养条件下不同颗粒组成对生物结皮厚度影响
    5.2 土壤颗粒组成对人工培养生物结皮稳定性的影响
        5.2.1 人工培养生物结皮质量损失率对震荡次数的响应
        5.2.2 土壤颗粒组成对人工培养生物结皮稳定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J]. 吴克宁,赵瑞.  土壤学报. 2019(01)
[2]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高丽倩,赵允格,许明祥,孙会,杨巧云.  生态学报. 2018(02)
[3]民勤绿洲边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浅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何芳兰,郭春秀,吴昊,刘左军,徐文,金红喜.  生态学报. 2017(18)
[4]藓结皮对陕北黄土高原两种质地土壤呼吸的影响[J]. 赵东阳,肖波,郭成久,贾玉华.  生态学杂志. 2016(05)
[5]毛乌素沙地苔藓结皮的野外人工培育技术[J]. 杨延哲,张侃侃,杨永胜,卜崇峰.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6]陕北小流域生物结皮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J]. 袁方,张振师,张朋,卜崇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6)
[7]基于CCA的坡面尺度生物结皮空间分布[J]. 张朋,卜崇峰,杨永胜,叶菁,张晓萍,石志华.  生态学报. 2015(16)
[8]Responses of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to the successional proces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Xinjiang[J]. BingChang ZHANG,XiaoBing ZHOU,YuanMing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1)
[9]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物理属性的影响[J]. 高丽倩,赵允格,秦宁强,张国秀,杨凯.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8)
[10]黄土丘陵区生物土壤结皮层水稳性[J]. 杨凯,赵允格,马昕昕.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快速培育及其对逆境的生理响应研究[D]. 杨永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5

硕士论文
[1]不同季节及保存条件对耐干藓生理特性及营养繁殖的影响[D]. 郭玥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喷播苔藓结皮培育恢复技术研究[D]. 王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人工培育生物结皮在毛乌素沙地光伏电站施工迹地的风蚀防治研究[D]. 杨延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4]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拟[D]. 张培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
[5]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结构体稳定性的影响[D]. 杨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机理[D]. 高丽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7]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D]. 冉茂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8]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人工培养方法试验研究[D]. 陈彦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0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50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