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台塬近三十年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20 17:07
区域范围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动态变化对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当地环境的生态效应至关重要。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核心问题。根据土壤样点和土地利用数据,本文研究了陕西黄土台塬近三十年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关系;研究了近三十年耕地及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影响以及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如下:(1)近三十年黄土台塬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气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在P<0.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与降水在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2)1985–2015年有机碳密度随气温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程679–779 m、坡度10–20°范围达到最大值。大多数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和储量随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黑垆土有机碳密度增加最大(1.59 kg/m~2),黄绵土储量增量最多(5.64×10~6 t);不同土地利用有机碳密度和储量随时间延长也呈增加趋势,林草地有机碳密...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2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3 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内容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特征
2.1.4 土壤类型与植被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方法概述
2.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2 实验方法
2.3.3 计算公式
第三章 陕西黄土台塬近30年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
3.1.2 不同气候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
3.1.3 不同地形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
3.1.4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变化特征
3.1.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变化特征
3.1.6 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
3.2 讨论
3.2.1 不同气候和地形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特征
3.2.2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和储量特征
第四章 近三十年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4.1 结果与分析
4.1.1 土地利用
4.1.2 土壤有机碳
4.1.3 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4.2 讨论
4.2.1 土地利用与表层土壤碳密度
4.2.2 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第五章 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及固碳潜力
5.1 结果与分析
5.1.1 土地利用变化
5.1.2 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特征
5.1.3 土地利用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影响
5.1.4 固碳潜力
5.2 讨论
5.2.1 土地利用与表层土壤碳密度
5.2.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2]陕西省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J]. 卫新东,王筛妮,员学锋,王晓峰,张蚌蚌.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3]近30年安徽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J]. 赵明松,李德成,王世航. 土壤学报. 2018(03)
[4]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J]. 兰志龙,赵英,张建国,李会杰,司炳成,焦瑞,Muhammad Numan Khan,Tanveer Ali Sial. 环境科学. 2018(01)
[5]基于文献计量的近20多年来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与热点[J]. 张影,巩杰,马学成,张玲玲. 土壤通报. 2016(02)
[6]近20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J]. 周书贵,邵全琴,曹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02)
[7]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代杰瑞,庞绪贵,曾宪东,王红晋.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8]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特征[J]. 董林林,于东升,张海东,史学正. 生态学杂志. 2015(08)
[9]基于优化参数的陕西省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分析[J]. 石志华,刘梦云,常庆瑞,季青,刘效栋,吴健利.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7)
[10]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J]. 文雯,周宝同,汪亚峰,梁地. 生态学报. 2015(18)
博士论文
[1]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风险分析[D]. 马彩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陕北退耕还林(草)的土壤固碳效应及对碳组分的影响[D]. 孙彩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研究[D]. 文雯.西南大学 2014
[3]黑龙江省黑土有机碳的研究[D]. 刘丽.东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4394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2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3 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内容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特征
2.1.4 土壤类型与植被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方法概述
2.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2 实验方法
2.3.3 计算公式
第三章 陕西黄土台塬近30年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
3.1.2 不同气候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
3.1.3 不同地形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
3.1.4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变化特征
3.1.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变化特征
3.1.6 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
3.2 讨论
3.2.1 不同气候和地形因素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特征
3.2.2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和储量特征
第四章 近三十年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4.1 结果与分析
4.1.1 土地利用
4.1.2 土壤有机碳
4.1.3 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4.2 讨论
4.2.1 土地利用与表层土壤碳密度
4.2.2 耕地动态变化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效应
第五章 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及固碳潜力
5.1 结果与分析
5.1.1 土地利用变化
5.1.2 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特征
5.1.3 土地利用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影响
5.1.4 固碳潜力
5.2 讨论
5.2.1 土地利用与表层土壤碳密度
5.2.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2]陕西省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J]. 卫新东,王筛妮,员学锋,王晓峰,张蚌蚌.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3]近30年安徽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J]. 赵明松,李德成,王世航. 土壤学报. 2018(03)
[4]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J]. 兰志龙,赵英,张建国,李会杰,司炳成,焦瑞,Muhammad Numan Khan,Tanveer Ali Sial. 环境科学. 2018(01)
[5]基于文献计量的近20多年来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与热点[J]. 张影,巩杰,马学成,张玲玲. 土壤通报. 2016(02)
[6]近20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J]. 周书贵,邵全琴,曹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02)
[7]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代杰瑞,庞绪贵,曾宪东,王红晋.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8]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特征[J]. 董林林,于东升,张海东,史学正. 生态学杂志. 2015(08)
[9]基于优化参数的陕西省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分析[J]. 石志华,刘梦云,常庆瑞,季青,刘效栋,吴健利.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7)
[10]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J]. 文雯,周宝同,汪亚峰,梁地. 生态学报. 2015(18)
博士论文
[1]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风险分析[D]. 马彩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陕北退耕还林(草)的土壤固碳效应及对碳组分的影响[D]. 孙彩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研究[D]. 文雯.西南大学 2014
[3]黑龙江省黑土有机碳的研究[D]. 刘丽.东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4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6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