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幼林林下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林下生物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9 04:25
为研究核桃幼林林下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牧草生物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幼林行间种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3种牧草,以清耕地块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对照与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水分含量及温度的差异,对不同处理核桃幼林成林前期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种毛苕子的地块土壤容重降低了0.102 g/cm3,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306%、3.848%,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3.248%、3.849%、2.121%,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方面比间种串叶松香草和黑麦草效果好。林下间种牧草对缓和土壤温度变化效果明显,间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天的最高温时段分别能降低土壤温度10.8、10.3、10.8℃,间种毛苕子的地温变化幅度比间种另外两种更为平缓,效果最佳。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以串叶松香草最高,为52 300 kg/hm2,其次是毛苕子,为38 166.67 kg/hm2。因此,林下间种毛苕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间种串叶松香草的生物产量最高。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土壤物理指标测定
(1)土壤容重测定。
(2)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3)土壤温度测定。
1.3.2 复种材料产量测定
1.4 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2.2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2.3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4 间种不同牧草对核桃幼林林下生物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编号:381965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土壤物理指标测定
(1)土壤容重测定。
(2)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3)土壤温度测定。
1.3.2 复种材料产量测定
1.4 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2.2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2.3 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4 间种不同牧草对核桃幼林林下生物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编号:3819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1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