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森林凋落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植物群落与土壤间的“纽带”,其在涵养森林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维持土壤肥力、促进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绿阔叶林作为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物种丰富、环境效益巨大、生产力高,以其为对象开展凋落物量及动态的研究,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植物种群更新、物种共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缙云山1 hm2样地内设置了172个凋落物收集器,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凋落物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年际动态、季节动态、空间格局、并探讨主要树种的叶凋落节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4~2015年,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 hm2的样地共收集凋落物106.26 kg,估测总凋落量为12,284.29 kg·hm-2,平均凋落量为6,142.15 kg·hm-2·a-1。凋落物各组分占比依次为叶(73.13%)枝(11.49%)花果(9.89%)杂物(4.42%)树皮(1.07%)。(2)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月动态变化一致,均呈明显的双峰型。总凋落物量的凋落高峰期分别为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10月或11月,最小月凋落量均出现在1月。叶凋落量高峰期出现在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10月,最小叶凋落量出现在1月。花果最大月凋落量出现在11月。(3)2014~2015年,总凋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4)2014~2015年叶凋落量为8,983.08 kg·hm-2,其中常绿树种叶凋落量占90.57%,落叶树种叶凋落量占9.43%。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叶凋落节律呈明显不同步状态。(5)落叶量占总叶凋落量1%以上的树种共有13种,共占总叶凋落量的90.97%。13种主要树种的相对优势度与凋落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月凋落动态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3类。其中单峰型包括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 Brand.)和四川杨桐(Adinandra bockiana Pritz.et Diels)3个常绿树种,以及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Perk.)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2个落叶树种;双峰型包括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润楠(Machilus pingii(Oliv.)Hemsl.)、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橄榄果杜英(Elaeocarpus duclouxii Gagnep.)和短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多峰型包括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刺叶桂樱(Prunus spinuosa Sieb.et Zucc)。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 组成 动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前言9-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2.1 森林凋落物研究背景10-11
- 1.2.2 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11
- 1.2.3 森林凋落量影响因素11-12
- 1.2.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概况1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2 研究区域与调查方法14-19
- 2.1 研究区域概况14-16
- 2.1.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概况14-15
- 2.1.2 常绿阔叶林样地概况15-16
- 2.2 调查方法16-19
- 2.2.1 凋落物收集器设置16-17
- 2.2.2 凋落物的收集与分类17-19
- 3 群落凋落物组成及其时间动态19-34
- 3.1 引言19
- 3.2 数据处理19-20
- 3.2.1 凋落量估测19-20
- 3.2.2 空间格局分析20
- 3.3 结果20-28
- 3.3.1 凋落物总量与各组分占比20-21
- 3.3.2 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年际对比21
- 3.3.3 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时间动态21-25
- 3.3.4 总凋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25-28
- 3.4 分析与讨论28-33
- 3.4.1 凋落物总量28-31
- 3.4.2 凋落物组成31-32
- 3.4.3 群落凋落量时间动态32-33
- 3.4.4 凋落量空间格局及收集器布设33
- 3.5 小结33-34
- 4 主要树种叶凋落动态34-43
- 4.1 引言34
- 4.2 数据处理34
- 4.3 结果34-40
- 4.3.1 不同生活型物种叶片凋落量及动态34-36
- 4.3.2 主要树种叶凋落概况36-38
- 4.3.3 主要树种叶凋落量动态38-40
- 4.4 讨论40-42
- 4.4.1 不同生活型树种叶凋落动态40-41
- 4.4.2 凋落节律的影响因素41-42
- 4.5 小结42-43
- 5 结论与展望43-45
- 5.1 主要结论43-44
- 5.2 研究展望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2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心诚;蒙凤群;李铭红;杨冬梅;;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12种常绿木本植物的落叶格局[J];植物研究;2014年06期
2 王樟华;王希华;沈国春;;台风干扰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范春楠;郭忠玲;郑金萍;李兵;杨保国;岳龙;于洪波;;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J];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4 马玉珠;程栋梁;钟全林;靳冰洁;徐朝斌;胡波;;中国森林凋落物不同组分异速比例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5 王健健;王永吉;来利明;赵学春;王飞;申国珍;赖江山;鲁洪斌;赵春强;郑元润;;我国中东部不同气候带成熟林凋落物生产和分解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3年15期
6 杞金华;章永江;张一平;刘玉洪;鲁志云;武传胜;温韩东;;西南干旱对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7 刘蕾;申国珍;陈芳清;罗璐;谢宗强;喻杰;;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循环动态[J];生态学报;2012年07期
8 胡灵芝;陈德良;朱慧玲;张永华;丁炳扬;;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凋落节律及组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李洁冰;闫文德;马秀红;;亚热带樟树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磊;王晓荷;米湘成;陈建华;于明坚;;古田山常绿阔叶林凋落量时间动态及冰雪灾害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心诚;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2种常绿木本植物全年落叶物候及其格局[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青青;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动态及凋落叶空间扩散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樟华;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9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