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2 07:21

  本文关键词: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凋落叶分解 养分释放 N沉降 华西雨屏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砍伐、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活性N浓度迅速增加,并不断向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沉降。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是植物生态系统碳库和养分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碳流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球碳平衡的一个关键环节。过量的N沉降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尼龙网袋法对阔叶林凋落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通过模拟N(NH4NO3)沉降,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1)、低氮沉降(L,5 gN·m-2·a-1)、中氮沉降(M,15gN·m-2·a-1)和高氮沉降(H,30gN·m-2·a-1),研究了N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在2014夏季分解最快,CK、L、M和H处理凋落叶的质量损失贡献率分别为37.78%、29.76%、34.31%和37.27%;在2014春季分解最慢,各处理凋落叶的质量损失贡献率分别为14.65%、14.00%、12.61%和10.76%。(2)N沉降显著抑制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的分解,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更加明显。各处理使凋落叶质量损失95%的时间增加了0.53~1.88 a。(3)各处理C、N分解系数均表现为k(CK)k(L)k(M)(H),且N元素的释放速度快于C元素的释放速度。L、M和H处理使凋落叶C元素分解损失95%所需时间增加了0.92、1.38和2.20 a,使N元素分解95%所需时间增加了0.64、0.87和1.22a。分解1a后,L、M和H处理的C残留率较CK增加了6.00%、9.89%和14.11%,N残留率较CK增加了4.13%、6.75%和10.08%,N沉降显著增加了C、N残留率,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的释放。(4)经过1a的分解,M和H处理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显著高于对照,N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N沉降抑制凋落叶分解的原因可能是无机N的添加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造成了阻碍。(5)N沉降显著增加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基质C、N和纤维素含量并显著降低了P含量,影响了凋落叶的C/N、C/P、木质素/N和纤维素/N,加剧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P的限制,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延缓了凋落叶分解过程。(6)在模拟N沉降条件下,N沉降提高了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相关性,降低了与C残留率、N残留率、纤维素残留率和C/P的相关性,相对于N残留率、木质素残留率、P残留率、C/N和纤维素/N来说,C残留率、纤维素残留率、C/P和木质素/N是反映凋落叶分解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 养分释放 N沉降 华西雨屏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17
  • 1.1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1-12
  • 1.2 森林凋落物的作用12-13
  • 1.2.1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2
  • 1.2.2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12-13
  • 1.2.3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3
  • 1.3 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13-14
  • 1.4 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因素14-15
  • 1.4.1 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内在因素14-15
  • 1.4.2 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外在因素15
  • 1.5 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15-17
  • 1.5.1 氮沉降促进凋落物分解15-16
  • 1.5.2 氮沉降抑制凋落物分解16
  • 1.5.3 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无影响16-17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
  • 3 研究方案17-20
  • 3.1 研究区概况17-18
  • 3.2 研究内容18
  • 3.3 研究方法18-20
  • 3.3.1 实验设计18-19
  • 3.3.2 凋落叶收集19
  • 3.3.3 指标测定方法19
  • 3.3.4 数据处理19-20
  • 4 结果与分析20-31
  • 4.1 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特征20-21
  • 4.2 模拟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1-23
  • 4.3 模拟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23-25
  • 4.4 模拟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25-27
  • 4.5 模拟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27-29
  • 4.6 模拟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C/N、C/P、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影响29-30
  • 4.7 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C/N、C/P、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关系30-31
  • 5 讨论31-36
  • 5.1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31-32
  • 5.2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32-33
  • 5.3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33-34
  • 5.4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34-35
  • 5.5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C/N、C/P、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响应35-36
  • 5.6 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C/N、C/P、木质素/N、纤维素/N的关系36
  • 6 结论36-37
  • 7 进一步研究37-38
  • 参考文献38-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项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兵;张元明;;干旱半干旱区氮沉降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2 李里;刘伟;;氮沉降和水位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3 樊后保;刘文飞;李燕燕;廖迎春;袁颖红;徐雷;;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长与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赵玉涛;韩士杰;李雪峰;胡艳玲;;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强;;模拟大气氮沉降及短期氮沉降恢复对森林土壤酸化及养分的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6 魏样;同延安;段敏;乔丽;田红卫;雷小鹰;马文娟;;陕北典型农区大气干湿氮沉降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强;陈冬萍;温磊;;土壤速效钾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强;王科;陈冬萍;;大气氮沉降现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9 胡红玲;张健;刘洋;涂利华;向元彬;;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曲道春;江洪;由美娜;;氮沉降对香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赵园红;张霖;;西北太平洋的大气氮沉降及其来源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3 李涵茂;胡正华;杨燕萍;李岑子;;模拟氮沉降对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4 高艳;马红亮;高人;尹云锋;章伟;朱祥妹;;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曹裕松;李志安;傅声雷;;模拟氮沉降对华南荷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谢志英;肖化云;吴代赦;;利用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示踪农村地区大气氮沉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林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硫氮沉降量较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童岱;莫江明:氮沉降消灭植物种类[N];北京科技报;2010年

3 周飞;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与氮沉降有关[N];广东科技报;2010年

4 洪流 学红;氮排放增加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周飞 方运霆;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有新发现[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徐国良;土壤氮多寡 跳虫应先知[N];广东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黄朝武 通讯员 何志勇;控制氮素沉降应立足源氨减排[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地羊草种群生理与生态特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丽英;南京地区大气氮磷沉降及模拟氮沉降对土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文海燕;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碳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4 陈栎霖;台湾桤木—黑麦草复合模式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郝龙飞;模拟氮沉降对帽儿山地区4种典型林分土壤碳氮输入输出关键过程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6 向元彬;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孙本华;大气氮沉降对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森林红壤酸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孙涛;模拟氮沉降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主要组分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黄玉梓;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涂利华;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丽婧;大气氮沉降对不同起源华北落叶松林的短期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朱孟美;长白山岳桦林植被与土壤氮沉降响应试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超;模拟升温和氮沉降对黄土氋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4 何山川;模拟氮沉降对阔叶红松林温室气体的影响[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5 高肖飞;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D];南昌大学;2015年

6 周迎;模拟氮沉降对樟树林和湿地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郭虎波;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C、N、P分布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8 戴勐;鸡公山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林冠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贺永;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半干旱草原土壤磷硫组分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6年

10 刘秀兰;模拟大气氮沉降和添加凋落物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7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77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