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农田不同类型土壤盐碱化发生规律
本文关键词:干旱区农田不同类型土壤盐碱化发生规律
【摘要】:为明晰西北干旱区平原农田典型土壤发生盐碱化的规律,2014年在新疆代表性平原农场采集砾砂、粉土/粉砂、粉土/粉细砂、粉土和亚黏土5类主要土壤进行试验,分析其岩性组成、毛细管作用及土壤表层积盐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求3者相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粗颗粒含量越大,早期毛细管现象越明显,土壤表面积盐越多。细颗粒含量越多,早期毛细管作不明显,地表积盐量较少但持续时间较长,最终积盐量大于粗颗粒土壤。5类土壤在盐碱化发生早期(12 d左右)毛细现象最为突出,尤其1~4 d内地表的积盐大,速度最快。粗颗粒的砂性土发生盐碱化时,表面容易形成3~4 mm厚盐痂,阻止了地表盐碱化的发展。当土壤中粉粒和黏粒较多时,地表积盐主要以晶体形式出现。土壤的颗粒级配较好、压实度较大时,土壤表面的积盐量就较少。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盐碱化治理方法、治理时段的选取等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关键词】: 土壤 岩性 毛细现象 盐碱化 干旱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9262) 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及日常资助(RC201417;XM2014088) 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CQSLBF-Y15-3)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5jcyj A1204)
【分类号】:S156.4
【正文快照】: 毛海涛,黄庆豪,吴恒滨.干旱区农田不同类型土壤盐碱化发生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Supp.1):112-117.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z1.016 http://www.tcsae.orgMao Haitao,Huang Qinghao,Wu Hengbin.Soil salinization features in arid areas farmland[J].Tran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志学;;土壤盐碱化及其防治措施[J];吉林水利;2006年03期
2 谷洪彪;姜纪沂;;土壤盐碱化的灾害学定义及其风险评价体系[J];灾害学;2013年01期
3 贾探民,杜双田;世界各国防治土壤盐碱化主要措施[J];垦殖与稻作;1999年02期
4 海春兴,吴红英,秦树辉;内蒙土默特冲积平原土壤盐碱化过程及改造途径研究——以托县永圣域乡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06期
5 王治富,于凤华,张树德,于洪波,龙显助;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02年01期
6 余美;芮孝芳;;防治土壤盐碱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管理模型[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7 阿依帕夏·阿不都克力木;;土壤盐碱化——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孙慧霞;王晖;张元东;;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概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8期
9 张景节;;棚室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07期
10 谷洪彪;迟宝明;姜纪沂;;灾害学定义之下的土壤盐碱化风险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VINCENT Bernard;BOUARFA Sami;VIDAL Alain;;干排水控制土壤盐碱化有效性研究(英文)[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2 谷洪彪;王子佳;宋洋;;松原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明;大棚土壤盐碱化应对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2 通讯员 陈爱萍;义长灌域管理局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冯雪;果园土壤盐碱化怎样治理[N];河南科技报;2011年
4 陶健 杜烨;“洗盐术”让“不毛之地”果蔬茁壮[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5 陈德胜;我市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要课题研究资格[N];东营日报;2010年
6 吴桥县农业局林业中心 侯金霞;探究苗木黄化成因[N];河北科技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羊草叶片及根茎中非结构糖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盐碱化对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Diabate Baba;松嫩草原物种分布及其特点与土壤盐碱化梯度高度相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8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