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7-28 17:29
【摘要】:导弹在现代武器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对导弹的作战能力、性能保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做好导弹的性能测试、故障诊断及维修保养是提高导弹的杀伤力、精准度等重要战斗力指标的前提,而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导弹的参数测试、故障诊断等工作,成为导弹可靠运行的保障。本文根据某型导弹的测试需求,在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ab Windows/CVI开发平台,采取虚拟仪器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的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以下几点:1)分析系统硬件平台功能和导弹测试需求,充分考虑到导弹自动测试软件的可扩展性、容错性,提出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方案。2)为保证导弹测试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让测试、报警、计时等多个任务并发执行。其中,测试任务主要完成电阻、模拟电压、开关量、频率这几类参数的测试,涉及到A/D、数字万用表、状态量模块等虚拟仪器的参数配置与使用;报警线程是测试软件的安全保障,通过查询不间断监测设备的报警状态完成监控任务,遇到异常情况立即断电,保护被测对象;计时线程记录导弹通电时间,防止导弹加电时间过长。3)在本项目的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中,主控设备和PXI测试设备分离并通过LAN连接,因此中间件程序依赖于Windows RPC通信框架工作。设计RPC客户端以动态链接库形式输出供主控计算机上的用户应用层程序调用,RPC服务器端运行于零槽控制器,调用仪器驱动,采集测试信息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应用层程序。4)分析并解决现场软、硬件联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试,完成了46项参数的测试,验证了测试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目前,该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已完成现场联调并交付用户,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稳定可靠,测试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满足了某型导弹的测试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11.52
【图文】:

文件,数据结构,客户端,函数接口


图 3-2 idl 文件具体实现dl 文件中的函数接口是 RPC 框架中服务器端的远程函数接口,这些函声明,在服务器端实现,Client 与 Server 的函数就是通过这些接口来。客户端调用在 idl 文件中声明的函数接口,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完成客户端发来的远程调用。 acf 文件cf 文件用来定义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 RPC 接口,用于建立客户端和服。一般来说,客户端声明了一个数据结构但此数据结构只在当前进程将此数据结构应用于远程过程调用,就需要 acf 文件发挥作用了。在述定义的数据结构是独立于机器的,也就是说是跨进程、跨硬件平台数据结构即可应用于远程过程调用。如图 3-3 所示,在本项目中指定_t 类型的数据结构,[implicit_handle]属性表明客户端可以选择一个服调用服务,该句柄的名字指定为 MInterface_Binding,然后将这个句

文件定义


图 3-2 idl 文件具体实现中的函数接口是 RPC 框架中服务器端的远程函数接口,这,在服务器端实现,Client 与 Server 的函数就是通过这些户端调用在 idl 文件中声明的函数接口,服务器端接收到成客户端发来的远程调用。件用来定义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 RPC 接口,用于建立客户来说,客户端声明了一个数据结构但此数据结构只在当数据结构应用于远程过程调用,就需要 acf 文件发挥作用义的数据结构是独立于机器的,也就是说是跨进程、跨硬结构即可应用于远程过程调用。如图 3-3 所示,在本项目的数据结构,[implicit_handle]属性表明客户端可以选择服务,该句柄的名字指定为 MInterface_Binding,然后将h.h 头文件中,可以用于 Client 和 Server 之间的连接。

结构定义,参数类型


MINTERFACE_API ViStatus _VI_FUNC AD_Reset (ViSession Vi); MINTERFACE_API ViStatus _VI_FUNC AD_Close (ViSession Vi);.3 发起远程过程调用在 RPC 客户端的中间件函数实现中,主要调用 3.2.1 节 idl 文件中按仪器程函数接口函数。一般情况下,idl 文件中的函数接口的参数类型、参数间件函数接口要保持一致,但是如果遇到以下情况,需要作出一些变化: 参数类型为数组; 参数类型为字符串; 参数类型为结构体/类/共用体;基于 RPC 框架实现的 Client/Server 模式底层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交互网络环境下,如果直接传递数组会造成数据丢失等情况。因此,以上三种必须转换为 SAFEARRAY 类型后再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传递。另外,对于类、共用体等类型可以当做是以无符号字符为元素的一维数组,于是以上以转变为 SAFEARRAY 进行传递。其数据结构定义如图 3-5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1期

2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1期

3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2期

4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3期

5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3期

6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在南京圆满召开[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5期

7 徐威;;短波接收机便携式自动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6年16期

8 ;2016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6)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8期

9 ;2016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6)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9期

10 ;2014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ON CHINA,2014)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敏挥;王云生;;热释电系数自动测试装备[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静莉;王房;;压电陶瓷自动测试的实现[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文静;谈利群;;软件自动测试过程及技术研究[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贺雅楠;杜里;杨东凯;;一种基于参数的通用自动测试软件设计[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樊佩生;王安良;柳世兴;;某型编码卡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A];2013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C];2013年

6 王晔;;微型断路器自动测试台的设计与应用技术[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炜;王洪林;;基于开关矩阵的多功能变频组件自动测试平台[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8 侯志坚;李杰;秦良强;;IPv6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玮;许海岗;阙向东;;一种作动器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增刊)[C];2017年

10 黄成;恽廷华;;高频全差分VGA增益控制特性的自动测试[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应对DSL规模建设的新挑战[N];人民邮电;2004年

2 ;DSL线路的自动测试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NTAS Auto自动测试分析无线网络质量[N];通信产业报;2003年

4 ;北京自动测试所:树立品牌扩大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何俊山;IC自动测试系统关键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安立有限公司;A-GPS完美嫁接3G手机测试[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李严;12秒完成测试[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兆锋;Agilent名门新秀 再创辉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曲忠芳;手游如何避免短命尴尬[N];北京商报;2013年

10 ;破LED业瓶颈 莞企当先锋[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淑华;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三维)非接触测试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朱敏;电子系统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熊俊;单细胞离子光电联合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灯灿;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向阳;某飞行器外场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陶显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马传福;基于硬件在环系统的发动机ECU下线测试自动测试开发[D];湖南大学;2017年

5 梁其浇;热交换器压降自动测试装置的研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董卫方;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7 杨茜雅;彩信自动测试平台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聂威;112自动测试和障碍受理系统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9 代亮;弹上计算机自动测试台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建泉;面向航天应用的自动测试语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本文编号:2773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773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