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悬吊质量摆对输电塔减振控制的研究
本文选题:非线性响应 切入点:悬吊质量摆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悬吊质量摆减控制研究中小摆角线性分析的局限性,提出考虑悬吊质量摆大摆角非线性特性来计算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方法,将传统分析中的悬吊质量摆的线性刚度修正为非线性。以一输电塔为例,通过线性和非线性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当摆角过大时线性计算方法不满足线性小摆角条件,而非线性计算方法则可很好模拟质量摆在大摆角下的响应。通过参数分析讨论了正弦激励周期、摆长及质量比对输电塔减震率的影响。选取三条不同场地地震记录,计算输电塔附加质量摆体系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场地条件下,输电塔均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linear analysis of small pendulum angle in the study of suspension mass swing reduction control,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 system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mass pendulum with large pendulum angle. The linear stiffness of suspension mass pendulum in traditional analysis is modified to be nonlinear. Taking a transmission tower as an example, the comparis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does not satisfy the condition of small linear pendulum angle when the pendulum angle is too large. The non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can well simulate the response of mass at large pendulum angle. Through parameter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sinusoidal excitation period, swing length and mass ratio on the shock absorption rate of transmission tower are discussed. Three seismic records of different sites are select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with additional mass pendulum system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tower has obvious seismic absorption effect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5112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51261120375)
【分类号】:TM75;TU3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宏男,宋本有;高层建筑利用悬吊质量摆的减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2 李宏男,,孙玉良;工程结构利用悬吊摆的振动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3期
3 李宏男;摆—结构体系减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1996年03期
4 李黎;尹鹏;;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5 康希良;高层建筑结构利用质量摆减震的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李宏男,M.P.Singh;结构动力吸振摆的优化参数[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7 邓洪洲,董军,王肇民;多个悬吊摆体系对电视塔风振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8年02期
8 贺业飞;楼文娟;孙炳楠;余世策;郭勇;叶尹;;悬挂质量摆对大跨越输电塔的风振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先超;赵军;张玉霞;;顶层悬挂结构体系的减震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云峰,姚芳,张文福;质量摆数值模拟及其在抗震中的有限元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李宏男,宋本有;高层建筑利用悬吊质量摆的减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4 李宏男,阎石;中国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5 贾影,李宏男,李玉成;TLD结构减震体系的简化计算[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3期
6 魏德敏,康锦霞,韩海崴;基础隔震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7 王学庆;;隔震悬挂结构体系的单质点等效动力计算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2期
8 李峰;张友富;侯建国;安旭文;王洪;李彪;;国内外输电线路铁塔设计安全度的比较[J];电力建设;2010年06期
9 吴必华;高湛;陈俊;李志;蔡华;龚天森;胡蓉;甘运良;;±800kV换流站阀厅结构扭转变形分析[J];电力建设;2011年11期
10 陈娟娟;徐鉴;;刚弹耦合质量摆减振结构的动力学建模[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宏男;霍林生;;结构被动减震与隔震技术研究现状——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余震;宋一乐;杨国平;李正农;孟吉复;陈谦;刘丽艳;陈宁旭;;高层建筑摆锤减震方法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董军;李靖;王肇民;;巨型框架悬挂钢结构竖向振动特性及地震时程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4 纪金豹;张士练;闫维明;马华;;悬吊煤斗结构减震理论与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钱鹏;王建;周建龙;;换流站阀厅结构设计动力系数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华旭刚;陈政清;杨靖波;牛华伟;;特高压输电塔的抗风减振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唐柏鉴;阮含婷;刘兴业;;巨型钢桁架悬挂体系附加阻尼装置的减振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汪志昊;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与永磁式电涡流TMD的研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3 阎石;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蓝文武;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郭勇;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及振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孟庆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7 涂永明;CFRP索悬挂建筑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及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白海峰;输电塔线体系环境荷载致振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尹鹏;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和风振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军龙;结构液压被动耗能与直驱主动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萍;悬吊质量体系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胡孝平;悬吊质量结构的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吴雷;换流站阀厅结构的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文;基于MBC的大跨空间结构振动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崔琼;悬吊式TMD对近海风机的振动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骆鸿林;粘滞和粘弹性阻尼耗能结构的随机风振响应与等效静态风荷载取值[D];广西工学院;2011年
7 康锦霞;高层隔震建筑的三维响应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8 郭莹;高层悬挂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范文亮;被动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贺业飞;大跨越输电塔结构的风振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政,丁世文,郭迅;利用水箱减振的结构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1期
2 李宏男,闫石,贾连光;利用调液阻尼器减振的结构控制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3期
3 李黎;夏正春;江宜城;梁政平;;输电线断线振荡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6期
4 江宜城,钟寅亥,樊剑,李黎;粘弹性阻尼器控制下大跨越输电塔风振响应分析[J];钢结构;2003年04期
5 邓洪洲,朱松晔,陈亦,王肇民;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4期
6 王之宏;风荷载的模拟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1期
7 李宏男,M.P.Singh;结构动力吸振摆的优化参数[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8 李宏男;结构振动控制实践的新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2期
9 黄斌,唐家祥;大跨越自立式高压输电塔风振控制[J];特种结构;1997年03期
10 钟寅亥,李黎,江宜城;粘弹性阻尼器在控制输电塔风振反应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尹鹏;李黎;梁政平;;粘弹铅芯阻尼器控制下输电塔风振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曾晓云;王勇;;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若干问题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魏德敏;水渊;;索膜结构的非线性风振响应[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3 李宏男,宋本有;高层建筑利用悬吊质量摆的减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4 黄斌,唐家祥;大跨越自立式高压输电塔风振控制[J];特种结构;1997年03期
5 傅鹏程,邓洪洲,吴静;输电塔结构动力特性研究[J];特种结构;2005年01期
6 何涛;敖翔;谢强;李杰;;输电塔风荷载反演实例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7 许强,黄润秋;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突变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8 康希良;赵鸿铁;薛建阳;陈宗平;;悬吊质量结构减震性能的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孙晓立;杨敏;;大规模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10 邓洪洲;司瑞娟;吴昀;;输电塔的风振系数计算与程序设计[J];特种结构;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汤羽;王震鸣;梁庆东;;钢管混凝土中长柱轴压非线性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2 高德志;徐晓龙;崔原豪;;对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改善[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志华;兰向军;;窄带随机激励悬臂梁非线性响应特征的重要性[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4 阮善发;;建筑结构抗震试验的模拟与分析[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锦文;强风作用下输电线塔结构塑性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史世伦;特高压输电塔结构稳定性理论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夏健明;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大规模结构计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程睿;高耸输电塔钢桁架节点静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白凤龙;空间变化地震动激励下大跨度结构的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枫;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抗风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登坤;考虑损伤的输电塔整体结构安全评定[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祝肖斐;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输电塔节点板应力场的多尺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邢月龙;500kV同塔多回输电塔的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杨汉来;直线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性能的动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5 何艾狄;基于模态参数识别的高耸结构五点等效风荷载识别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永波;输电塔法兰联接节点螺栓松动等效模型及风振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梅波勇;输电塔法兰联接节点螺栓脱落损伤诊断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江治财;输电塔压杆失稳及失稳后状态的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冬梅;SMA-滚动隔震支座在输电塔中的隔震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10 曾程;大跨越输电塔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7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0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