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折减法中非均质层状土坡失稳判据适用性
本文选题:非均质层状土坡 切入点:失稳判据 出处:《人民黄河》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各种D-P准则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在非均质边坡中实现D-P系列屈服准则间相互转换的方法,针对一个具体的非均质边坡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出各D-P准则下的安全系数,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强度折减法中各种失稳判据在非均质边坡中的适用性和不同网格尺寸对非均质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塑性区贯通和特征部位位移突变作为失稳判据,通过对比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的位移场和塑性区特性,可以减弱非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其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较为接近,而采用数值计算不收敛作为失稳判据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不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因此,采用强度折减法对非均质土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建议使用特征部位位移突变结合塑性区贯通作为失稳判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various D-P criteria, a method 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D-P series yield criteria in heterogeneous slopes is proposed. An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a specific heterogeneous slope. The safety factor under D-P criterion is calculated by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applicability of various instability criteria in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n heterogeneous slope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sh sizes on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safety factor of heterogeneous slop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criterion is the transfixion of the plastic zone and the displacement abrupt ch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t.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lacement field and plastic zone under different strength reduction coefficients, the influence of non-deterministic factors can be reduced, and the calculated safety factor is close to the result obtained by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Howe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 non-convergence as the criterion of instability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precision. Therefore, when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heterogeneous soil slop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splacement abrupt ch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osition and the transfixion of the plastic zone be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inst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天门市建筑业管理处;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443)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严利娥;孙元习;;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2 董璞;刘金龙;李亮辉;;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精度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3 杨萍;陈洪;;对强度折减法中折减系数的讨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马乾;陈政;;钻孔压灌混凝土单桩沉降的数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5 董永;张子新;;强度折减法进行公路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6 唐芬;郑颖人;;边坡渐进破坏双折减系数法的机理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7 王彬;胡正洲;姚文娟;闫威;;上部结构-筏基-地基共同作用子结构法FEM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8 徐磊;任青文;杜小凯;叶志才;;层状岩体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及其数值实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王喜刚;金俐伶;张彬;;抗滑桩长度的数值法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晨;陈剑平;肖云华;;基于神经网络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阳;李同春;;均质土坡抗震稳定安全度拟静力分析方法探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周桂云;李同春;;边坡稳定分析的自适应性局部网格加密解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庄晓莹;蔡永昌;朱合华;;基于有限元计算和全局优化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子振;言志信;段建;;Couple analysis on strength reduction theory and rheological mechanism for slope stability[A];Proceedings of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heology[C];2008年
5 王先军;常晓林;周伟;;应用变形分析研究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朱向荣;;基于强度折减的土质边坡破坏及稳定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颜天佑;李同春;赵兰浩;戴妙林;周桂云;;边坡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混合解法[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王吉利;刘金龙;沈兴富;彭圣平;;加筋路堤的竖向沉降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卢波;丁秀丽;董志宏;;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法分析水库蓄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姚燕雅;陈国兴;;基于场变量控制强度参数折减的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孙阳;结构安定性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9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玉清;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国华;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临界层间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克建;济南燕翅山山体变形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彪;应用FLAC3D研究分析尾矿堆积坝渗流稳定性[D];南昌大学;2010年
5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裴利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春杰;非饱和土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与计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飞;基于ABAQUS的高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宁;水池及其坡体的数值模拟与安全性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鹏飞;岩土参数及强度准则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志波;简文彬;;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灰色关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少宏;黄土边坡稳定计算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王贵荣;韩飞;;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略阳电厂边坡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7 韩爱民;李建国;傅国利;肖军华;;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多级边坡破坏模式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8 苏继宏,汪正兴,任文敏,杨振宇,周军生;岩土材料破坏准则研究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03年03期
9 郑颖人,赵尚毅,宋雅坤;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进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孙栋梁;杨春燕;侯克鹏;;基于正交设计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利娥;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2 张雷;奉节新城区大三马山地质异常体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舒伟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的失稳判据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2 陈金国;袁康;董育烦;;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土坡有限元失稳判据定量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5期
3 李德生;徐颖;;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判据讨论[J];四川建材;2012年06期
4 施建勇;曹秋荣;周璐翡;;修正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失稳判据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5 史俊涛;孔思丽;任琪;;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适用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4年02期
6 娄一青;顾冲时;李君;;基于突变理论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裴利剑;屈本宁;钱闪光;;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的统一性[J];岩土力学;2010年10期
8 张鹏;郭海庆;;基于强度折减的岩质边坡失稳判据的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2期
9 梁艳;李同春;;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T3灄君;李,
本文编号:1645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4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