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现代居住空间中的陈设陶瓷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04:13

  本文选题:陈设陶瓷 + 现代居住空间 ; 参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提升,生活观念和生活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让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陶瓷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曾经在古代居住空间陈设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可以给人们带来非凡的视觉和艺术享受,还可以为居住空间营造出温馨、淡雅、自然的艺术氛围。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社会文化交流的步伐加快,以及现代陶艺在我国的兴起,陈设陶瓷再度吸引了现代人的目光。陈设陶瓷能美化空间、提升环境品质、符合回归自然的情趣等,使其成为了一种装饰居住空间、体现情操品味的装饰品,逐渐融入现代居住空间。 课题从陈设陶瓷与居住空间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等方面入手,研究陈设陶瓷融入现代居住空间的方法和原则。首先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陈设陶瓷和居住空间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二者融合的契合点,阐述陈设陶瓷融入居住空间的必然性;然后分析陶瓷在居住空间中的陈设方式、风格表现,并结合常见的家居形式对陈设陶瓷进行探讨;最后分析陈设陶瓷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发展趋势,以期通过系统的论述对它们的发展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观点、并提出展望。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s improving day by day, and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have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With the great satisfaction of material conditions, people's spiritual pursuit of living space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Ceramic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rnishing of ancient living space. It can not only bring people extraordinary visual and artistic enjoyment, but also create a warm and elegant living space. A natural artistic atmosphe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c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world has been accelerated,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eramics in China, the ceramic furnishings have once agai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odern people. Furnishing ceramics can beautify space,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conform to the interest of returning to nature, making it a decorative living space and an adornment that reflects the taste of sentiment. The subject begi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urnishing ceramics and living space, people's aesthetic interest and so on, and studies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furnishing ceramics into modern living space. First of all, by us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furnishings ceramics and living space is analyzed deepl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o fusion points is found,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furnishings ceramic integration into living space is expounded. Then it analyzes the display mode and style of ceramic in the living space, and discusses the display ceramic with the common household form.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eramic display in the modern living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points of reference for their development through systematic discus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38.2;J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维舟,陈立道,王璇;高层建筑半地下室改造为居住空间的研究[J];地下空间;1991年03期

2 王凯;从封闭走向交往——居住空间设计思想的转变[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孟犁歌;探索人性化的居住空间——“中海雅园”设计谈[J];建筑学报;2000年08期

4 邵旭;论住宅居室设计[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刘卫海;建筑与人居环境──浅析阜阳静贤山庄建筑与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1年03期

6 潘伟江,杨川;创造有活力的CBD居住空间——广州珠江新城“碧海湾”工程设计札记[J];小城镇建设;2002年08期

7 乌进高娃;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空间设计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07期

8 张维,马春波;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04年03期

9 张春燕,丁发,李满仓;浅谈住宅室内环境设计[J];工程质量;2005年01期

10 潘磊;刘丛红;李轶凡;;现代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模式及其对天津的启示[J];城市环境设计;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军;吴晓;;苏南开发区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类型及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妍豪;孟欣;;论建筑的平面与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天;徐波;;现代居住空间的传统解读——探索适宜人居住的现代院落空间[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弘涛;张瑞萍;;居住空间与社会文化变迁刍议[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陈长久;朱文丽;;办公、居住空间灵活转换——观洲国际~#1公寓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6 邹卓君;;居住圈——一种新的城市居住空间体系[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7 李玉侠;;从天元四季广场设计谈建造宜人的居住空间[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占晓松;;封闭住区下的居住空间分化解析——以水西门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匡日倍;;舒适安全经济的住宅设计构想[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胡英杰;刘歆;王建军;;居住区外环境几个问题的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林;居住空间与厨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瑾;折叠你的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吾云;居住空间“无障碍”关乎生命安全[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程平;营造人性化居住空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董怀午;用科学眼光构筑我们的居住空间[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王景伦;居住改变了什么?[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晓利;居住空间决定生活品质[N];中国财经报;2000年

8 薛连胜;SOHO是新经济时代最佳居住空间[N];中国经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席斯;寻找后现代人文色彩的居住空间[N];财经时报;2003年

10 冯雁军;谨防居住空间贫富分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凤英;居住行为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杨卡;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泽崧;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周成斌;居住形态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卢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王晓华;机制文化与生土建筑的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王志刚;小的应该是美好的[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自姻;现代居住空间中的陈设陶瓷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2 江文怡;生活中的艺术—探索现代陈设陶瓷艺术[D];青岛大学;2010年

3 张小曼;现代家居陈设陶瓷的艺术元素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4 胡长春;论析现代家居中的陈设陶瓷[D];苏州大学;2008年

5 何小林;转型期传统居住空间更新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刘丽丽;小户型居住空间计划的适应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侠;大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发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东南大学;2004年

9 黄冬英;广州珠江新城居住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连宏萍;空间的转换:一项对失地农民住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4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94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