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新型钢管柱-H形梁铸钢模块化节点的概念设计与抗震性能评估

发布时间:2018-06-16 04:11

  本文选题:铸钢 + 模块化节点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4年21期


【摘要】:介绍了铸钢件在钢结构体系尤其是梁柱框架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基于利用节点域稳定塑性耗能的理念提出一种适用于方(矩)形钢管柱-H形梁框架连接的铸钢模块化节点型式及其设计方法。对铸钢模块化节点和传统焊接节点进行了单调加载和循环往复加载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并引入断裂指数对节点在塑性大变形条件下发生延性断裂的倾向大小作出评价。从刚度、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耗能机制、塑性变形模式等多角度分析论证了铸钢模块化节点不同于传统焊接节点的性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铸钢模块化节点的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焊接节点,可以在不损失延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抗震钢结构体系的耗能能力。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teel castings in steel structure system, especially in Liang Zhu frame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idea of stable p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joint domain, a modular cast steel joint and its design method are proposed,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square (moment) steel tubular column H beam frame connection.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cast steel modular joints and conventional welded joints under monotone loading and cyclic loading is carried out. The fracture index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ductile fracture tendency of joi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plastic deform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iffness,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mod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ast steel modular joints are analyzed and proved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nventional welded joi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new cast steel modular join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welded joint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aseismic steel structure system 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without the loss of ductilit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038008)
【分类号】:TU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邵永松;李承柱;暴伟;;钢框架梁柱铸钢件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2 邵永松;暴伟;;铸钢件连接钢框架梁柱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计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3 卞若宁,陈以一,赵宪忠,沈祖炎,陈荣毅,吴欣之;空间结构大型铸钢节点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2年12期

4 赵宪忠;沈祖炎;陈以一;;建筑用铸钢节点设计的若干关键问题[J];结构工程师;2009年04期

5 赵宪忠;王冠男;陈以一;胡晓依;;北京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柱脚铸钢节点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6 陈以一;王伟;赵宪忠;;钢结构体系中节点耗能能力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6期

7 邵永松;暴伟;徐树全;;钢框架梁柱铸钢件连接节点研究现状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清;孙鹏;石永久;舒兴平;;平面外弯矩作用下的T形铸钢节点承载力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薛爱;卫星;李俊;;网壳结构鼓型节点弹塑性分析及模型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3 桂向东;;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齐永生;王雷;;基于弹性支点法的桥梁基坑支护结构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6 梁海英;马锦义;;城市公园公用设施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南京市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7 梁伟红;方佳;李玉萍;宋启道;;国内外辣椒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8 张年田;;浍河灌区农村灌溉工程节水改造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9 黄跃群;刘耀儒;杨松林;;复合桩基础桩-土-承台承载力特性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许大为;刘中华;;尊重地域特色,表达地域文化[J];北方园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超限倾斜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陈颖智;周锋;童乐为;申屠团兵;陈永兵;;铸钢圆管混凝土分叉柱节点性能数值分析[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秀东;;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延伸服务功能的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袁穗波;陈彰德;;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管理与保护[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爱霞;刘汉忠;秦晓东;席凤霞;;激光法与筛分法测试粗泥沙颗粒误差分析[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7 舒健骅;张亚红;尹俊杰;宋庆新;丛日晨;余文;;北京城市公园维护管理费用标准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8 林彦;刘锡良;;铸钢球节点的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9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吕梦周;唐绍雪;赵楠;马凯;胡正平;鲁铮;贺阳;;巨型倾斜结构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庞世红;夹层玻璃等效厚度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3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潮;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与桁拱轴力弯矩相关曲线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5 陈榕;土工格栅加筋特性及其加筋结构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常磊;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及其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望国;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钊;桩—锚杆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鹏;基于模糊物元的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大宝;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会杰;基于变形控制的复合地基变刚度概念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翟永亮;地铁车站基坑桩撑支护体系m法设计参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欢;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公路和桥涵工程检测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9 余文华;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春明;基于PERT的工期风险模糊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黎明;陈志华;李宁;;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2 王文波;邵永松;暴伟;;框架梁柱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3 何建波,冯远;成都高新科技商务广场C座钢结构构造设计[J];钢结构;2004年06期

4 郭彦林,董全利;钢板剪力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钢结构;2005年01期

5 舒兴平,胡习兵;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分析[J];钢结构;2005年05期

6 吴治国;刘坚;王永梅;;铸钢节点的研究及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应用[J];钢结构;2008年08期

7 林彦,刘锡良;铸钢节点的设计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5年11期

8 郑鸿志,童乐为,陈以一,黄明鑫,刘中华;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屋架铸钢节点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11期

9 郑廷银;徐士云;张玉;;带加劲肋的顶底角钢与腹板双角钢连接的梁柱节点的试验[J];工业建筑;2008年04期

10 陈爱国;顾强;;腹板双角钢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鹏;考虑倒角系数铸钢节点及法兰连接的承载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劭;钢管柱施工探讨[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2 林重庆,汪汉国;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J];福建建筑;1994年03期

3 韩文庆,王毅,司济丽;24边形对焊钢管在变电所500kV架构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陈舜标;钢管柱转换层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4年06期

5 张厚垒;;福州白马大厦工程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设计与施工[J];福建建筑;2006年05期

6 肖冠麒;;浅谈钢管柱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11期

7 张凤勇;;钢管混凝土柱“泵升浇灌混凝土”技术[J];施工技术;2007年08期

8 高玉兰;董巍;王益民;迂长伟;;大面积楼板安装大吨位钢管柱“两滑一提”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9 倪春霞;曲雪丰;;哈尔滨联通电信枢纽大厦钢管砼柱定位及偏差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10 程绣;;浅谈钢管柱施工技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永赤;;钢管树状柱设计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贾利民;;天津津塔核心筒十字加劲贯通圆钢管柱制作[A];'2012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建高;柳伟;;深孔水下钢管柱一次定位安装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建高;;深孔水下钢管柱一次定位安装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汤汉平;刘建;陈庆能;;赛格广场大厦钢管柱制作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彭福明;张新山;赵英杰;段斌;;某工程钢管柱的开裂原因分析及卸载加固[A];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玉建;王尚飞;;某工程钢框架箱型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牟在根;王树和;;钢管柱的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研究[A];管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龙海;武雄飞;;成都国金中心劲性钢管柱综合施工技术[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邱英亮;滕军;令狐延;李祚华;;京基100大厦钢管混凝土柱浇筑高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钢结构行业之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2 柏莲邋记者 马生泓;他们在T3(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3 杨保川;靠技术和质量赢得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葛梅邋杨蕾;给“奥运之鸟”安个家[N];中国质量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张雪芹 常霄霄;科研攻关铸精品 技术创新谱华章[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杨保川;科技铸就钢构品牌[N];建筑时报;2005年

7 记者 江致礼 通讯员 王光普 沈志晶;奥运工程——您所不知道的故事[N];首都建设报;2008年

8 刘关;T3航站楼:钢与混凝土铸就奇迹[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9 王健玮;承载“鸟巢”的重量[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记者 刘宇鑫;3号航站楼17吨钢柱成功吊装[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雷;新型钢管空心混凝土板的工程施工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裴万吉;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张忠良;超大截面箱型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赶巧;落地式钢管柱广告牌结构的加固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范志杰;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压弯扭复合受力下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6 黄辉辉;开口钢管混凝土柱及叠合开口钢管混凝土柱的局部受压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陈曦;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刚度及其对框架性能的影响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李东升;考虑长期荷载作用影响时带脱空缺陷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9 张世春;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外加强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林明森;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穿心节点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2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