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日照与风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3:46
【摘要】:近年来,建筑形态生成方法逐步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的重要分支。本研究以日照和风环境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编程实践与项目应用逐步建立起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流程框架,提升了建筑形态生成逻辑的合理性,强化了建筑形态生成过程的严密性。 研究从建筑形态对日照和风环境的响应理论、形态发生和性能驱动设计理论两方面出发,阐述了基于日照与风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理论基础,剖析了形态生成技术平台的功能属性和技术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日照与风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流程框架。 对于流程框架中的生成逻辑制定、生成控制程序编写和程序引导生形三组流程,研究首先从环境响应策略、体块功能组织、几何控制要素三方面阐释了生成逻辑制定的过程。随后解析了生成控制程序的含义与组成,阐述了生成控制程序的编写步骤和分类。最后对程序引导生形流程的生形机制、过程及形态修正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应用,研究结合设计条件制定了形态生成逻辑。以Grasshopper为平台,结合Ecotect日照模拟技术和WinAir CFD模拟技术,,编写了形态生成控制程序,实现了由建筑体块到建筑形态曲面、建筑形态表皮再到建筑形态信息模型的程序引导生形过程,揭示了基于日照与风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应用过程,弥补了性能模拟平台与参数建模平台间的数据传导裂缝,提出了基于日照与风环境影响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技术优势与局限性,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ocess frame of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step by step through programming practice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which promotes the rationality of architectural form generation logic. It strengthens the strictness of the building form form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ponse theory of building form to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the theory of Morphogenesis and performance-driven desig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is expound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generating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flow frame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genera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For the three groups of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framework, such as the making of generating logic, the programming of generating control program and the generating form of program guidance, the process of making generation logic is explained from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response strategy, function organization of body mass and geometric control elements. Then, th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 of generative control program are analyzed, and the compiling steps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nerative control program are expounded. Finally, the form-generating mechanism, process and shape modification of the program-guided form-generat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the paper formulates the form generation logic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onditions. On the platform of Grasshopper, combining with Ecotect sunshine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WinAir CFD simulation technology, a form generation control program is compiled, which can guide the formation process from building block to building form surface, building form skin to building form information model.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is revealed, and the data conduction crack between performance simulation platform and parameter modeling platform is made u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uilding form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sunshine and wind environment, and prospects its development tren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义章,李阳,齐常生;建筑风环境模拟及其舒适性判断[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于晓堂;;建筑外风环境在小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0期

3 林波荣,王鹏,赵彬,朱颖心;传统四合院民居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学报;2002年05期

4 戴泽钧;;浅议城市中的再生风环境[J];科技资讯;2007年15期

5 袁秀岭;于小平;付强;;高层建筑风环境探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6 姜瑜君;桑建国;张伯寅;;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汪丛军,黄本才,张昕,徐晓明,林高;越南国家体育场屋盖平均风压及风环境影响数值模拟[J];空间结构;2004年02期

8 徐义华,江叔通;建筑物风环境三维定常数值仿真[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彭小勇,范晓樯;复杂建筑环境中冷却塔风环境的数值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3期

10 贾彬;王汝恒;;风洞试验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简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海;杨伟;金新阳;唐意;杨立国;赵基达;;新广州火车站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华征;钱杰;沈艳杰;郏玲玲;;底部架空建筑周围风环境模拟研究[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易;金新阳;;高层建筑群风环境评估与植被效应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福云;汤广发;周安伟;;住宅小区热环境数值分析(Ⅰ)—风环境的数值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任宝良;;三峡升船机风环境与表面风压[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郑兆唯;田野;宫媛;;浅谈通过风环境研究优化保障房社区规划——天津双青新家园的规划实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凯;娄良石;;国际休闲会馆行人高度风环境的风洞试验研究[A];第九届(2001)全国大气环境与污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梁彬;朱凤荣;李长龄;孟宪忠;陈凯;王宝民;;建筑结构周边风场的变化对风荷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何连华;符龙彪;夏育颖;肖从真;;万科中心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杨伟;金海;金新阳;唐意;杨立国;顾明;;新广州火车站风工程研究——风环境数值模拟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伟;关注城市建筑的风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任荃;“落帽风”逞威高楼间[N];文汇报;2002年

3 ;城市建筑如何防“风害”[N];济南日报;2005年

4 ;摩天大楼影响城市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韩睿华;城市与风的对话[N];中国建设报;2003年

6 记者 秦羽 通讯员 许懿;西堠门大桥获国际桥梁大奖[N];宁波日报;2010年

7 沈文愉;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8 刘军 通讯员 阎景禄;盆地上的新跨越[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云 马琳;中海打造“绿建”[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乐琴;市人大代表建议:北京应制定高大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N];北京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士凌;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叶征伟;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风环境及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s

本文编号:2211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11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