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深部工程高地应力下岩爆发生机制及判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4 14:36
【摘要】:近些年,随着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岩爆已成为了地下硐室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岩爆的发生给施工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今,岩爆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已成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由于岩爆的影响因素众多,岩爆孕育发生的机理极其复杂,所以,至今岩爆机理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阐释,岩爆预测预防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也差强人意,所以,研究岩爆孕育发生的内在机理,寻求准确有效的岩爆预测防治办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对于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搜集国内外有关岩爆的研究文献与实测资料,对深部高地应力下的地下硐室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岩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在某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破裂演化与岩爆孕育发生的过程与趋势,确定了水平与垂直应力随开挖巷道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以不同速率开挖巷道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对岩爆整个过程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将岩爆整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能量积聚、不同形式的能量耗散、能量转化释放。并从能量角度尝试提出了新的判据,参照已有应力判据分级标准对岩爆烈度重新进行了分级,,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两种判据对岩爆预测的合理性,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新的能量判据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岩爆机理的分析具有很大的潜质,今后应从这个角度投入更多的研究工作,以得到预测预防岩爆灾害发生更有效的手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more and more underground projects in high ground stress area, rock burs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geological hazard in underground chamber engineering.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has brought a huge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property.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geological hazard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 Because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ck burst and the mechanism of inoculation of rock burst is extremely complex, so far, 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has not been explained in a unified and authoritative way, and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are not satisfactory, so, It is more urgent to study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rockburst inoculation and to seek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prevent and cure rockburs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of underground cavern under high ground stress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by collect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bout rock burst and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ck burst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process and trend of surrounding rock fracture evolution and rockburst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by using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ess with excavation roadway is determined. Finally, the energy chang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rock burst is analyzed, and the energy chang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rock burs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itial energy accumulation. Different forms of energy dissipation,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release. A new criterion is propo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ergy, and the rock burst intensity is re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riteria of stress criterion. In additi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wo criteria for prediction of rock burst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which synthesizes various facto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ew energy criter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 application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rock burst mechanism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more research work should be devote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o predict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disaster.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剑峰;卓家寿;;可储能原则在一类岩爆问题中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2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何雄辉;肖红飞;;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的矿山岩爆现象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7年03期

4 梁圣彬;阳文通;;岩爆形成的力学机理及施工防治浅谈[J];重庆建筑;2009年02期

5 苗金丽;何满潮;李德建;曾凡江;张茜;;花岗岩应变岩爆声发射特征及微观断裂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6 吴顺川;周喻;高斌;;卸载岩爆试验及PFC~(3D)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刘业科;曹平;衣永亮;张向阳;陈锐;;基于地下深部工程岩体特性的RMR系统修正[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胡全舟;;基于修正RMR法的深部岩体工程围岩质量评价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9 黄志平;唐春安;马天辉;唐烈先;;卸载岩爆过程数值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何勇华;;基于静力学理论的地下工程岩爆机制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贾雪娜;苗金丽;程骋;;岩爆机制及其控制对策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岩爆过程实验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4 范广勤;;关于在高地应力下地下工程结构力学的几个问题[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5 李德建;贾雪娜;苗金丽;何满潮;李丹丹;;花岗岩岩爆试验碎屑分形特征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运祥;;浅谈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施工的关键技术[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祁生文;伍法权;;高地应力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8 王毅东;;木寨岭隧道高地应力大变形施工技术[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祯祥;刘月芬;;高地应力地区隧道支护衬砌的受力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寿峰;刘殿书;高全臣;王树仁;冯贵文;;卸压控制爆破设计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连明邋李志和 蒲森;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右线穿过极高地应力地段[N];人民铁道;2008年

2 通讯员 刘晓娟 张国正 官国强 蔡晓红;龙溪隧道左线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3 龚渝新 蒲森 李国松 何志平;科技攻关创奇迹[N];人民铁道;2008年

4 马姝瑞;我国破解世界性煤矿安全综采难题[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5 李维康;我长大隧道涌水治理有突破[N];科技日报;2005年

6 周晓丹;宜万铁路首座万米隧道胜利贯通[N];人民铁道;2007年

7 记者 杨沛洁邋实习生 赵峰涛;科技“妙手”让四矿焕发青春[N];平顶山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袁蓉生邋李连明 李国松;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左线出口主体工程完工[N];人民铁道;2008年

9 黄寰 徐治国;加强研究,遏制中国西部地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现代科技铸千秋伟业[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志敏;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压力研究和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3 闫鑫;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应力释放变形控制机理及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苗金丽;岩爆的能量特征实验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郭富利;堡镇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白俊光;高地应力峡谷高拱坝坝基开挖扰动效应与反弧开挖形式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徐速超;硬岩脆性破坏过程机理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李晓静;深埋洞室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豆豆;高地应力下岩石卸载破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华;深部工程高地应力下岩爆发生机制及判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高娟;公路隧道围岩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涛;深埋硐室岩爆应力预测判据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玮;基于应力判据的圆形巷道围岩岩爆过程模拟及参数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5 廖星明;锦屏水电站辅助洞东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德永;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预测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杨彩红;水对深部工程软岩蠕变规律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蔡朋;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力学试验及强度准则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9 王书刚;陶二矿扩大区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10 贾庆稳;高地应力下山岭隧道的地震破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2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22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