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0 10:48
【摘要】:丝绸之路,似珠网一般纵横延伸在亚欧大陆之间,从古至今绵绵不断。它以商贸之旅,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宗教包括舞蹈与音乐、饮食与服饰、生活与习俗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生生不息、贯穿历史,以岁月的流逝,见证了各个时代的天文、地文、水文、人文的变迁。它似基因链,兜捕了所有不变和变的信息,留下难以磨灭刻痕和烙印。 新疆段具有多样性文化特点,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中枢地带。丝绸之路文化和技术转播,对帕米尔高原至塔里木盆地周缘的绿洲(含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存至今的古代遗址、宗教建筑、壁画雕塑和艺术构件,代表着丝绸之路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痕迹。本论文的重点是依托丝绸之路新疆段自然地理和交通环境,分析研究丝绸之路新疆段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周缘所遗存的古代遗址和建筑的文化内涵,范围包括帕米尔高原至敦煌河西走廊一带,丝绸之路沙漠线建筑文化等。 塔里木盆地历史上所产生的几次宗教文化转型,影响了周缘建筑文化的演变,从而产生了独特地西域建筑风格。首先在空间布局和特征上从草原绿洲向宗教城镇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其次佛教的传入对古代西域社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演变了塔里木盆地建筑特征,致使丝绸之路新疆段城市建筑趋向多样化及程式化,产生了佛寺、石窟、佛塔建筑,延续了犍陀罗文化中的希腊和罗马的艺术手法,以及建筑构思,,材料选择,色彩调配,纹饰绘画等。十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取代了佛教,推动了建筑文化又一次转型,形成了清真寺、麻扎等多元文化的建筑格局并更加细致规范。论文中选择典型古代城址和文物建筑以及其附带的历史信息、空间布局、建筑特征、技术特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配合文献,研读西域建筑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性、延续性及演变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佛教石窟、佛寺、佛塔、伊斯兰清真寺、麻扎(陵墓)和维吾尔民居等,重点阐述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文化的多样特征及关联性,并描述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建筑纹饰渊源、发展过程和传承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6
本文编号:2578139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达 ,荣新江;有关西州回鹘的一篇敦煌汉文文献——S6551讲经文的历史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巫新华;;西域丝绸之路——孕育文明的古道[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1期
3 杨富学;回鹘景教研究百年回顾[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4 杨兆萍,谢婷,李晓彦;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5 安家瑶;;试探中国近年出土的伊斯兰早期玻璃器[J];考古;1990年12期
6 陈健;世界传统纹样的源流及阐释[J];丝绸;2001年01期
7 常青;丝绸之路建筑文化关系史观[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仲高;隋唐时期的于阗文化[J];西域研究;2001年01期
9 肖小勇;;丝绸之路对两汉之际西域的影响——以考古学为视角[J];西域研究;2010年04期
10 陆驰;琉璃三千年——中国传统玻璃艺术概述[J];装饰;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578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7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