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及规划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5:05
【摘要】:旅游目的地是城乡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城乡居民旅游活动需求急剧增长的趋势下,传统依靠旅游景点、旅游城镇等个体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于旅游服务的需求,造成了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为满足城乡居民持续增长旅游服务的需求,顺应旅游目的发展一体化、连续化的发展趋势,回应国家对于旅游目的地区域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政策要求,总结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并预测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物质空间建设规划,提高旅游目的地连续旅游服务能力,是城乡旅游服务设施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城乡旅游服务设施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旅游目的地系统是城乡旅游服务设施复杂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为此,融贯城乡规划的物质空间思维和复杂网络分析理论,凝练“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将旅游目的地现实系统抽象为网络模型,并建立指标体系对模型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旅游目的地现实系统的规划优化策略。首先,对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川西高原”作为研究对象,对川西高原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旅游人口规模流动变化趋势、旅游目的地发展网络化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设面临主要问题,即川西高原游客的连续旅游服务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空间布局碎片化的矛盾。其次,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针对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选取川西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行线路作为网络模型的构建机理,运用2013年、2017年网络游记数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游客的旅行活动线路进行提取,以旅游目的地为点,游客的旅游线路为线,构建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结构模型,实现将旅游目的地复杂现实问题到简单抽象模型的转变。第三,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的特征。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指标体系,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方法,从旅游目的地的个体职能体系、旅游联系、组团划分的等方面,对2013年与2017年旅游目的地的网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空间结构特征。第四,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的演变规律。依据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机制,借鉴复杂网络动态演化理论,对2020年规划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并将2013年、2017年和2020年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特征进行对比,总结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第五,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规划策略。依据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从旅游目的地空间核心板块划分、发展轴线培育、旅游服务片区划分三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空间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并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对川西高原区域范围内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交通等物质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优化。本研究尝试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运用于川西高原旅游目的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设计,刻画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能够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的专项规划提供一种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工具,寻求与旅游目的地类似的城乡服务设施规划与复杂网络分析结合运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城乡规划信息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图文】:

国内旅游,人口数量,消费变化


1 绪 论1 绪 论1 研究背景1.1 旅游目的地建设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对于旅游活需求也日益增加。过去二十多来,国内旅游人口数量由 1994 年的 5.24 亿人次至 2015 年的 40 亿人次,旅游总花费也由 1023.5 亿元增长至 34195.1 亿元。从 2010 年至 2015 年,国内旅游旅游人口数量从 20.13 亿人次增长到了 40 亿,旅游人次增长率达到了 90.20%,旅游消费总增长率达到了 171.82%(图 1.1

旅游地图,需求多样化,流动化,宾馆饭店


图 1. 2 国庆假期旅游地过度拥挤Figure1. 2 Travel purpose of National Day holiday Overcrowding图片来源:作者自摄.2 旅游目的地建设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现今大众旅游需求多样化、流动化的发展的趋势下,国家《“十三五”旅规划》提出:我国主要依靠旅游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洪雁;李秋雨;梅林;刘继生;;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11期

2 付江月;张锦;熊杰;陈以衡;;城市物流网络空间结构加权局域世界演化模型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5年03期

3 汪德根;陈田;陆林;王莉;ALAN August Lew;;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4 钮心毅;丁亮;宋小冬;;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6期

5 汪德根;;武广高铁对沿线都市圈可达性影响及旅游空间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9期

6 彭红松;陆林;路幸福;凌善金;李子明;邓洪波;;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9期

7 张妍妍;李君轶;杨敏;;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西安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14年04期

8 秦萧;甄峰;朱寿佳;席广亮;;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大众点评网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9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及汤口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12期

10 石张宇;周葆华;朱磊;;基于双对数模型的安徽国际旅游流影响因素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林源;刘朝阳;;试论旅游地理区划的等级系统[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0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00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