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1:50
【摘要】: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增加了硬化路面的比例,改变了降雨的产汇流规律,导致降雨时城市地表径流量显著增加;同时,城市建设初期未充分考虑降雨径流污染的严重性,导致城市排水体制存在固有的设计缺陷。其结果是:降雨径流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了解和掌握城市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本研究首先对包括主干道、支路、广场、屋面及绿地在内的5类城市下垫面开展了 4场降雨的地表径流水样采集及水质检测实验,研究场次降雨径流污染平均浓度(EMC)、初期冲刷效应以及径流污染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整体径流污染程度整体较低,各采样点径流COD、SS、NH3-N、TP及TN的EMC 值分别在 22.92~79.91、19.01~53.29、0.403~0.800、0.063~0.298、1.213~3.315 mg/L之间,其中,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Ⅳ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二级污水厂排放二级标准,直接排放会加重受纳水体污染。②研究区域降雨特征对径流污染影响显著: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EMC相对越高、初期冲刷效应越显著。③研究区域不同类型下垫面径流污染程度差异显著:主干道及支路径流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屋面径流SS污染水平较高、有机物及营养盐等污染水平较低;绿地径流受滞蓄下渗作用影响,产流、径流量小,且径流污染水平较高。④径流污染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P0.01显著性水平上,COD/NH3-N、COD/TN、NH3-N/TN呈高度线性相关,COD/SS、COD/TP、SS/NH3-N、SS/TN、SS/TP 呈显著线性相关,NH3-N/TP、TN/TP呈低度线性相关;此外,污染指标间相关性与降雨特征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区域内,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污染指标间(尤其是COD/SS、COD/TN间)相关性越强。此外,本研究以前人文献及本研究实测数据作为样本,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论文实验部分研究结论,选取雨型、平均雨强、峰值雨强、降雨历时、雨前干期、大气降尘量、PM10、车流量、路面材料及城市功能区等10项影响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量,分别选取径流污染指标COD的场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及初期冲刷指数FF30作为模型输出量,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城市道路径流污染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构建的EMC-SVM及FF30-SV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EMC-SVM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MBE)分别为57.928及-1.231,远小于数据集EMC均值(189.59 mg/L),其效率系数(CE)及相关系数(CC)达到0.815及0.933;FF30-SVM预测模型RMSE、MBE分别为0.038、0.004,远小于数据集FF30均值(0.457),其CE、CC值分别为0.866、0.932。因此,对于采样监测困难的城市道路,运用该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评估具有可行性。②预测模型选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使用k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寻优能够以较快的收敛速度获得精度较高的模型,对于EMC-SVM及FF30-SVM模型寻得的最优参数(c,g)分别为(64.0,0.001953125)、(2.0,0.0625)。③对样本数据集进行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1反映道路综合特性,PCA2反映降雨特性,其对数据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0.42%及21.88%,证明了道路特性及降雨特性为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大气降尘量、交通流量等因子的道路(下垫面)特性为最主要影响因素。
【图文】:

雨型,建筑屋面,重要参数,污染物


图2.1七类降雨雨型逡逑(5)雨前干期逡逑

武汉市,年降雨量


图3.1武汉市1951-2012年降雨量图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TU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忠成;袁溪;李敏;孙德智;;下凹式绿地在降雨径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年10期

2 朱军;胡文波;;贝叶斯机器学习前沿进展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年01期

3 王明仕;李晗;王明娅;曹宁;宋党育;;中国大气降尘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12期

4 杨航;李敏;俞国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市政管网水质模型研究[J];给水排水;2012年S1期

5 张科峰;傅大放;李贺;;不同屋面雨水径流中PAHs污染特性对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曹宏宇;黄申斌;李娟英;何培民;;上海临港新城初期地表径流污染特性与初期效应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张科峰;李贺;傅大放;周方;陈明;;三种不同屋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8 王龙;黄跃飞;王光谦;;城市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10年10期

9 傅大放;石峻青;李贺;;高速公路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10 田永静;李田;何绍明;钟爱诚;董鲁燕;;苏州市枫桥工业园区非点源污染特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汉京超;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水系统模拟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陈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徐红敏;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水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欢;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计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2 王昭;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排放特征[D];长安大学;2016年

3 王晓璐;快速城市化区域径流污染特征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王浩升;武汉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与污染负荷估算[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袁艳;苏州城区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6 蒋沂孜;雨水花园对华南地区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郝丽岭;重庆城市居民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宋迁凤;重庆市某城区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毛彦景;重庆地区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沈君;武汉市屋面雨水水质特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1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71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