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00:36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客观上的发展趋势,我国在2007年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矛盾,研究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在景观营建中利用再生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分五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是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现状的综述;第二章是对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研究,阐述“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第三章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使用经验,分别对再生材料的类别、来源、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建立起再生材料从来源到应用方式的映射关系。第四章,对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总结出再生材料应用的原则:生态性原则、功能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再生材料在景观中应用的流程:组建建设团队、场地调研、再生材料的选用、应用再生材料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使用后的反馈;再生材料具体的应用途径。然后对再生材料在景观中应用评估,如应用价值,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第五章,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进行实践,对朱家河煤矿改造项目为例。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本文的研究创新点主要是,建立起废弃材料到再生材料及其应用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基于建设“两型社会”构建起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方式。
【图文】:

模式图,末端治理,废弃物,模式


图 1.1 废弃物末端治理模式图片来源:自绘图 1.2 废弃物资源化治理模式图片来源:自绘2)实践意义观园林是人们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不同的行为活动也往往能为其文化色彩,而景观材料是传达园林景观建设活动内涵与形式的媒介,其有与价值品质相关联的意义,这种关联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反映化背景和文脉特色[2]。

模式图,废弃物资源化,治理模式,再生材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的供需矛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结构。通过再生材料在风景园林中利用的产业步伐,增加再生材料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于自然材料的供给和浪费,同时也缓解了由废旧物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图 1.1 废弃物末端治理模式图片来源:自绘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生;贺旋;陈亮;贺正楚;;再生金属生态化开发技术体系研究[J];采矿技术;2015年06期

2 黄文杰;金雨荷;倪明珠;王恒星;何钰龙;;基于价值工程法的再生混凝土经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5年06期

3 汪捷敏;;废旧材料景观化再利用设计[J];城市建筑;2014年06期

4 董则奉;;废旧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循环利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4年01期

5 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建设科技;2014年01期

6 薛枫;;论上海世博园绿色建筑技术与艺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3年03期

7 金波;冯达;郭青俊;;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8 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夏平;;废旧橡胶人行道铺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1年06期

10 李同予;邹广天;;废弃材料景观化模式探究[J];建筑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浩;废弃物在建筑和环境营建中的利用[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永霞;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栾禹铭;景观设计中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杨晓丽;再生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6年

4 于清静;棕地改造中废弃物的景观化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艳;西安老旧工厂功能改型的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隗玮;建筑表皮中再生材料的应用及设计语意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琛;再生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8 李宏彦;大同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煤矸山景观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3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73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