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有机生长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的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4:0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功能外溢、空间向外蔓延,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与乡村地域交错的区域,成为受空间拓展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由于城市边缘区与中心城区在发展机制、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边缘区空间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受到错综复杂的关系影响,加之城市边缘区各利益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行盲目无序地开发建设,导致边缘区空间特色的保护与塑造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既能保护和展现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又能协调空间特色与边缘区动态发展的关系,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从有机生长的视角,以国内外城市空间特色相关研究为基础,探索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的规划方法与实施、管理措施:首先,从国内外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中,总结出城市空间特色的特征与构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一般性过程与方法,以及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发展趋势,为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提供了思路。其次,对有机生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对有机生长理论内涵与特征的理解,构建了有机生长理论的思想体系。并对有机生长理论在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中的必要性和适用性进行研究,挖掘有机生长理论与边缘区空间特色之间的契合点,为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再次,综合考虑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现存问题,以有机生长理论的内涵与特征为指导,从时间、空间、功能维度挖掘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要素构成,判定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定位并判定其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空间意象和具体空间构成两个方面提出具有特殊针对性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方法;并相应地提出规划编制、建设管理体系,合理地建立城市特色评估机制,以保障城市特色的顺利实施。最后,考虑到研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选取天津市西青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有机生长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思路与方法,通过系统性地评价西青区空间特色,挖掘出优势空间特色要素,进而结合西青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层面和具体要素两个层次提出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展现西青区在生态、空间、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形象。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3
【部分图文】:

中国大城市,区域城市,边缘区,来源


5在研究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后,界定了城市边缘区范围,并指出城市边缘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特定社会空间实体(如图1-1所示)。图 1-1 洛斯鸟姆区域城市结构 来源:顾朝林等.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1995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将城市边缘区定义为: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城市核心建成区外围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是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发展迅速的过渡地带。它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特性,是城市中最具特色的自然地区,也是受到城镇化的冲击最大、得到有效地密集开发的地区。1.2.1.2 边缘区范围界定因城市边缘区的边界处于动态变化中,增加了其范围界定方式的复杂性。综

断裂点,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特色,物质要素


图 1-2 断裂点法指标点选取位置示意图 图 1-3 天津市边缘区范围来源:康敬. 来源:自绘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J].20081.2.2 城市空间特色1.2.2.1 城市特色概念城市特色是指将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空间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呈现出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同时也属于城市自身的固有属性。构成城市特色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维度进行整合与叠加,形成能够为人所感知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外显意象。1.2.2.2 城市空间特色概念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特色的物化形式和显像形态,作为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非物质特色的功能载体。城市空间特色包括城市所处的自然山水条件、

边缘区,天津市中心城区,来源,空间演变


图 1-2 断裂点法指标点选取位置示意图 图 1-3 天津市边缘区范围来源:康敬. 来源:自绘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J].20081.2.2 城市空间特色1.2.2.1 城市特色概念城市特色是指将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空间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呈现出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同时也属于城市自身的固有属性。构成城市特色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维度进行整合与叠加,形成能够为人所感知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外显意象。1.2.2.2 城市空间特色概念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特色的物化形式和显像形态,作为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非物质特色的功能载体。城市空间特色包括城市所处的自然山水条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蕾;方群莉;;刍议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年12期

2 于思羽;;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6年49期

3 张艺;;城市空间特色的提炼与塑造——以《淮南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7年24期

4 李刚;;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J];江西建材;2016年19期

5 祁星;;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06期

6 李铌;丁炜灵;;张家界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途径与方法[J];城市地理;2016年22期

7 贺红;陈玉珠;;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6期

8 史宜;胡昕宇;杨俊宴;王智慧;;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方法与途径研究——以南通为例[J];江苏建筑;2014年01期

9 胡幸;;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17期

10 季松;李亮;;城市空间特色的提炼与规划——以常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紫含;有机生长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空间特色塑造的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李姗;邯郸地区传统民居中火炕的居住空间特色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3 吴迪;应对特色意图区多样特征的规划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4 仇婧妍;“城市双修”背景下阜阳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张萌;泰山中路牌坊景观及其空间特色分析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6 唐大舟;多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综合评价系统建构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7 相洁;符号学在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王珊珊;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杨楠;长春莲花山游憩商业区空间特色塑造与活力营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施天宁;城镇空间特色塑造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8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8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