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日常生活需求与行为的社区生活圈空间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1:50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生活单元和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模式由“单位制社区”向“商品型社区”转变,城市空间的极大扩张和现代化功能分区的思想导致了社区生活的离散化和生活空间的销蚀。社区规划仅仅关注社区微观空间的完善远远不够,必须从生活的本质和日常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去思考什么是好的生活,关注城市生活的本来面目,以及寻找合适的规划方式以构造满足理想生活的城市肌理,重塑具有生活意义的城市社区空间。社区生活空间的本质内涵在于日常生活的意义,社区的形成源于日常生活。社区规划要实现其生活本质的回归,必须走出物质空间视角,关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与行为,从个体时空活动行为入手,探讨居民生活与城市空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城市社区的精神内涵式探索。生活圈是居民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空间,是城市居民活动移动体系在城市地域空间上的反映。生活圈规划即是对人的行为和城市生活空间的关系的规划,阐释居民活动行为与居民生活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分析居民需求与设施供给的动态关系,折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体现空间公平、以人为本的内涵。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的概念微缩到社区空间,在对居民日常活动需求与行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活动行为与生活空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与行为模式相对应的社区生活圈等级体系。通过渗透空间开放、社区混合两大策略,从调整社区规模结构、审视社区设施布局、优化公共交通网络、重塑社区公共空间等四个方面探寻社区生活圈的空间组织方法。最后在总结淮安经开区徐杨片区的日常生活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生活圈空间的实践探索,以期构建与日常生活需求与行为相吻合的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来源


论文研究框架

个体活动,来源,作者


图3-2个体活动空间的选择与制约关系

社区生活,空间模式,理论模型,体系


社区生活圈体系空间模式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作鹏;柴彦威;张艳;;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J];规划师;2014年10期

2 胡畔;王兴平;张建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解读及优化策略探讨——居民需求视角下基于南京市边缘区的个案分析[J];城市规划;2013年10期

3 刘瑛;;三公里生活圈:新宜居时代来临[J];社区;2011年22期

4 施福昆;;哲学教育不能只用现实功利论证其价值[J];理论导报;2006年06期

5 王兴中;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本体解构[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6 陈青慧,徐培玮;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探[J];城市规划;1987年05期



本文编号:2891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91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