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线路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城镇历史地段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9:32
“文化线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从1994年的首次提出,到2008年《文化线路宪章》的认可,它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这一遗产类型也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京杭大运河文化线路的申遗成功,文化线路这一新的遗产类型在中国也越来越被重视,同时在中国的历史遗迹保护体系中,也增添了新的保护理论,受这一理论的影响,一些潜在的文化线路也逐渐被大家所提出,并开始了一系列相关保护。本文首先建构历史文化、历史地段、历史城镇、文化线路保护体系;其次对大运河沿线城镇与历史地段现状特征及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从文化线路的角度阐释运河沿线城镇历史地段的保护价值,并提出了基于文化线路背景下运河沿线城镇历史地段的保护原则与措施;最后通过运河沿线城镇山东济宁老城区历史地段的保护发展研究实证,将其纳入整条文化线路进行考虑,期望能为运河沿线其它城镇历史地段的保护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同时也通过京杭大运河这一文化线路的保护研究,引起对其它潜在文化线路的足够重视。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研究的选题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保护实践、研究目的、意义、对象、范围、方法等加以说明,提出研究框架。第二章:本章是对相关...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京杭大运河申遗历程
。京杭大运河可以称得上是人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 多年的历史。其中,邗沟是吴图 1. 2 京杭大运河.1.2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6就中国大运河而言,它的形成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由一个分散无系统逐图 1.4 隋唐大运河Fig.1.3 The Grand Canal in Sui andTang dynasti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4 元代大运河Fig.1.4 The Grand Canal in the Yuandynasty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沧州城市空间发展研究[J]. 刘立钧,徐洪英. 城市. 2016(09)
[2]京杭大运河与济宁的兴衰[J]. 雷宏谦. 邢台学院学报. 2016(02)
[3]景观规划视角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香河县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带规划为例[J]. 黄开晶,孟祥彬. 小城镇建设. 2016(02)
[4]山东运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J]. 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5]多重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讨——以济宁市为例[J]. 徐文洁. 安徽建筑. 2015(04)
[6]文化线路与“一带一路”[J]. 阮仪三. 中国名城. 2015(05)
[7]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刘怀玉,丁蕾,石火培,孙明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8]“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J]. 刘庆余. 北京社会科学. 2012(05)
[9]空间结构定量分析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J]. 杨冬冬,曹磊. 中国园林. 2012(03)
[10]文化线路视野下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J]. 李德楠. 中国名城. 2012(03)
博士论文
[1]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 赵东.山东大学 2014
[2]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 牛会聪.天津大学 2012
[3]京杭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滨水景观研究[D]. 任树强.浙江大学 2012
[4]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 陈蔚.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运河文化影响下济宁竹竿巷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 张东园.山东建筑大学 2016
[2]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研究[D]. 杜祥.山东建筑大学 2016
[3]运河沿线滨水棕地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李峰.南京林业大学 2015
[4]城镇化背景下西南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与保护研究[D]. 邢西玲.重庆大学 2014
[5]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D]. 张倩如.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文化遗产构成和保护研究[D]. 郭文娟.山东大学 2014
[7]台儿庄古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 王元方.山东师范大学 2013
[8]常州古运河滨水区的文化景观表达[D]. 蒋维薇.南京林业大学 2013
[9]乌镇古镇传统空间研究[D]. 周婷.北京林业大学 2012
[10]台儿庄古城规划建设与保护研究[D]. 陈忠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694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京杭大运河申遗历程
。京杭大运河可以称得上是人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 多年的历史。其中,邗沟是吴图 1. 2 京杭大运河.1.2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6就中国大运河而言,它的形成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由一个分散无系统逐图 1.4 隋唐大运河Fig.1.3 The Grand Canal in Sui andTang dynasti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4 元代大运河Fig.1.4 The Grand Canal in the Yuandynasty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沧州城市空间发展研究[J]. 刘立钧,徐洪英. 城市. 2016(09)
[2]京杭大运河与济宁的兴衰[J]. 雷宏谦. 邢台学院学报. 2016(02)
[3]景观规划视角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香河县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带规划为例[J]. 黄开晶,孟祥彬. 小城镇建设. 2016(02)
[4]山东运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J]. 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5]多重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讨——以济宁市为例[J]. 徐文洁. 安徽建筑. 2015(04)
[6]文化线路与“一带一路”[J]. 阮仪三. 中国名城. 2015(05)
[7]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刘怀玉,丁蕾,石火培,孙明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8]“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J]. 刘庆余. 北京社会科学. 2012(05)
[9]空间结构定量分析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J]. 杨冬冬,曹磊. 中国园林. 2012(03)
[10]文化线路视野下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J]. 李德楠. 中国名城. 2012(03)
博士论文
[1]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 赵东.山东大学 2014
[2]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 牛会聪.天津大学 2012
[3]京杭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滨水景观研究[D]. 任树强.浙江大学 2012
[4]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 陈蔚.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运河文化影响下济宁竹竿巷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 张东园.山东建筑大学 2016
[2]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研究[D]. 杜祥.山东建筑大学 2016
[3]运河沿线滨水棕地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李峰.南京林业大学 2015
[4]城镇化背景下西南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与保护研究[D]. 邢西玲.重庆大学 2014
[5]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D]. 张倩如.浙江农林大学 2014
[6]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文化遗产构成和保护研究[D]. 郭文娟.山东大学 2014
[7]台儿庄古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 王元方.山东师范大学 2013
[8]常州古运河滨水区的文化景观表达[D]. 蒋维薇.南京林业大学 2013
[9]乌镇古镇传统空间研究[D]. 周婷.北京林业大学 2012
[10]台儿庄古城规划建设与保护研究[D]. 陈忠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0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