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校围合院落空间声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19:36
高校围合院落具有内向性和独立性的校园开放空间,不同于其他校园公共空间,与其主体建筑联系最为紧密,其声环境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新时代下‘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推进,中国高校亟需人文素养的培育,传统院落式校园空间布局正在迎来复兴。本文根据中国长春市典型高校围合院落的声学参数测量及使用者的主观评价调查对其声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声学参数的测量,得出两院落的背景声压级、声场分布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两院落声源感知、活动类型的一般特征及各环境内容优化的主观评价。并且基于ODEON声学参数模拟研究了不同绿墙覆盖率及布置形式的吸声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院落在背景声压级、声场分布方面均有所不同,教学区院落的评价声压级要明显高于生活区院落。在主观评价方面,不同功能区院落空间活动类型及活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提升院落空间声环境方面:教学区偏向安静的自然声,生活区则倾向在自然声的基础上应加入一些日常的生活声。通过声学模拟发现院落绿墙的吸声性能点式最好,面式最差,线式一般;随着绿墙覆盖率的增加,其吸声性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后,综合论文各项研究成果并参考以往文献资料得出高校院落空间声环境的设计策...
【文章来源】:长春工程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吉林大学南校区图底关系图
吉林大学南校区图底关系图
生命科学院测点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声舒适性研究——以5栋山西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空间为例[J]. 籍仙荣,陆凤华,王亚平. 应用声学. 2017(04)
[2]基于Cadna/A噪声模拟软件的大学校区噪声预测分析[J]. 方文杰,方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16(06)
[3]低频环境噪声对人影响程度的实验研究[J]. 邵阿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7)
[4]对高校校园声环境舒适性评价的研究[J]. 谭军,黄险峰. 声学技术. 2009(01)
[5]“北国春城”之伪满建筑巡礼[J]. 董峻岩. 四川建筑. 2007(06)
[6]同济大学教室室内外噪声状况调查[J]. 宋拥民,盛胜我,祝培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7]模糊矩阵法在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温小乐,林征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06(04)
[8]75dB交通噪声对人体长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 张德乾,仰和芝,何贵兵.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5(02)
[9]生态高校校园声环境探讨[J]. 彭小云. 工业建筑. 2004(09)
[10]噪声作业工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J]. 牛永茂,周明岛,蔡笃和,周红妹,黄小虎. 中国职业医学. 2003(02)
硕士论文
[1]单频突发性噪声烦恼度主观实验研究[D]. 刘伟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环境噪声应激对人体生理心理影响的实验室研究[D]. 王娇琳.重庆大学 2006
[3]声景观评价方法和典型区域声景观研究[D]. 吴颖娇.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6976
【文章来源】:长春工程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吉林大学南校区图底关系图
吉林大学南校区图底关系图
生命科学院测点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声舒适性研究——以5栋山西高校图书馆的室外空间为例[J]. 籍仙荣,陆凤华,王亚平. 应用声学. 2017(04)
[2]基于Cadna/A噪声模拟软件的大学校区噪声预测分析[J]. 方文杰,方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16(06)
[3]低频环境噪声对人影响程度的实验研究[J]. 邵阿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7)
[4]对高校校园声环境舒适性评价的研究[J]. 谭军,黄险峰. 声学技术. 2009(01)
[5]“北国春城”之伪满建筑巡礼[J]. 董峻岩. 四川建筑. 2007(06)
[6]同济大学教室室内外噪声状况调查[J]. 宋拥民,盛胜我,祝培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7]模糊矩阵法在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温小乐,林征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06(04)
[8]75dB交通噪声对人体长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 张德乾,仰和芝,何贵兵.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5(02)
[9]生态高校校园声环境探讨[J]. 彭小云. 工业建筑. 2004(09)
[10]噪声作业工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对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J]. 牛永茂,周明岛,蔡笃和,周红妹,黄小虎. 中国职业医学. 2003(02)
硕士论文
[1]单频突发性噪声烦恼度主观实验研究[D]. 刘伟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环境噪声应激对人体生理心理影响的实验室研究[D]. 王娇琳.重庆大学 2006
[3]声景观评价方法和典型区域声景观研究[D]. 吴颖娇.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6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76976.html